李必湖,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湖南省沅陵县人,1945年2月出生。1964年考入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学习农作物栽培。1966年毕业留校,任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的助手。他勤奋学习,埋头苦干,为找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的理想不育系、保持系,南繁北育,足迹遍及湖南、海南、云南、广西等。1970年秋,在长期的艰难寻觅中,无意发现了一株雄蕊败育的野生稻(袁隆平将其称之为“野败”)。他用无性繁殖的方法将“野败”扩大到46蔸,并毫不保留地把辛勤培育的宝贵的“野败”材料分送给全国13个省市的科技人员。1973年按照袁隆平的技术路线,经过全国性协作攻关,终于完成了中国水稻杂交“三系”配套的创举,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国家,率先实现了杂交稻生产零的突破。籼型杂交水稻自70年代在全国推广以来,累计种植面积26亿多亩,增产稻谷2500多亿公斤,还引种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杂交稻,90%以上的组合和面积都是野败的细胞质。杂交水稻之...
蒋维中,沅陵县城人,清光绪十八年生。6岁入私塾,后毕业于辰州府中学堂,旋入南京讲武学堂。民国7年(1918),考入日本士官学校。北伐战争胜利后,入南京陆军大学研究院,毕业后,授少将军衔,留院任教。蒋维中,治学严谨,编写教案,通宵达旦。课后与学员一起交流学习心得,一道进行军事训练,深受学员敬重。抗日战争爆发,蒋维中率领由学生组编的部队,在嘉兴击退日军的17次连续猛扑,坚守阵地30余日。官兵伤亡过半。自己亦负重伤,后撤退入院治疗。伤愈仍回陆军大学研究院执教。蒋维中,生活简朴,不求名利。在陆军大学任教期间,不言苦,不厌贫,一切生活杂务,全都自理,研究院按编制给蒋配给勤杂员2名,被他谢绝。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横渡长江直攻国民党老巢时,南京政府内外一片混乱,官僚豪强四处钻营逃往台湾,蒋维中却毅然携眷返里。说:“余志在田园,名利非吾愿,富贵不可求。”五月到达沅陵,租佃城郊教场坪菜地一块、民房一间,以种菜为业,供...
石玉松,四都(今辰溪县田湾)人。18岁时即为辰溪、沅陵一带辰河戏班的有名鼓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长期在沅陵县共和高汉剧团任鼓师。1956年赴北京汇报演出《李慧娘》,获司鼓奖。次年参加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195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石玉松记忆力强,凡参加演出过的戏,虽只担任司鼓,却对全剧的台词、锣鼓经、曲牌等能熟记不忘,被称为辰河戏的活词典。1983年担任湖南省艺术学校辰河戏科教员。他一边教学,一边整理传统剧目,为剧坛留下一笔财富。撰有《辰河戏高腔音乐改革的几点设想》等文稿。
相单程,沅陵人。东汉建武年间,公推为五溪大帅。建武二十三年(47),相单程率领当地壮勇数万起事,夺关据县,镡城(今黔阳一带)、迁陵(今保靖一带)、沅陵(今麻阳、泸溪、吉首、古丈等地)、辰阳(今辰溪、溆浦)诸县黎民闻风响应。光武帝闻奏,派威武将军刘尚,带领南郡、长沙、武陵诸郡兵丁万余镇压。相知刘军粮少,不明地形道路,只屯聚守险,不与接战,刘军粮尽回师时,相军沿途截击,悉没尚军。建武二十四年,相挥师攻下临沅(今常德境),光武帝遣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迎战,又被相军设伏击溃。光武帝大惊,急遣伏波将军马援,带领中郎将刘匡、耿舒、马成、孙永等,率十二郡募士及弛刑者4万余人,征战五溪。次年二月,军至临沅。相趁马援军行旅日久,人困马乏之机,夜袭,中计陷入重围,相率军向沅陵方向,边战边退,突围后共损伤2000余人。后据守沅水青龙滩(今清浪滩)北岸杨家寨、将军山、吴公垭、杨泗溪、大宴溪、小宴溪(今沅陵县清浪乡境)一带。马援军驻扎沅...
陈士英,字克明,女,沅陵县城人。民国14年(1925)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后,受聘为沅陵私立民生小学、辰郡联立中学、县立女子小学音乐教员,以“歌曲纯熟,教授合宜”获优秀工作奖。民国20年,出任女子小学校长,并推选为沅陵教育委员会第二届委员。民国24年8月,筹办沅陵县立女子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省教育厅通令嘉奖。同年被委任为该校校长,及县义务教育委员会委员、沅陵县妇女会理事长。在县立女子乡村师范学校任职期间又创办附属小学和幼稚园。民国28年,日机轰炸沅陵,附小与幼稚园被迫停办。女子师范学校疏散到凉水井向家村后。乡间土匪作乱,许多学生家长不放心孩子随校住读,陈士英孤身闯入匪巢,找匪首杜二麻子谈判,达成不侵犯女校协议。学校搬到农村后,她领导全体师生在艰苦条件下,克服困难,坚持上课,开展文娱活动,向农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民国30年,陈担任沅陵县赈济会第二难民收容所管理员、代理主任职,兼任凉水井难童小学校长、县...
姜大同,沅陵县舒溪口乡舒溪口村人。湖南工兵军官班毕业,后入中央军官分校受训,曾在国民党地方部队中任职。1946年回家闲居。1949年先后在武汉行营纵队、暂三师任副团长、代理团长等职。同年4月姜明斋受中共南方局的指示回沅陵做其族兄姜大同的策反工作。陈明利害之后,姜决定待机起义。9月,当人民解放军大军压境,国民党军不愿驻守沅陵城之时,姜大同主动争取到了守城任务,将队伍驻扎在城里。为了避免与解放军发生误会,旋即又把队伍带到离城约10里的枇杷坪宿营,等候与解放军接洽。此时,沅陵城里无一兵一卒。9月18日,解放军一枪未发顺利解放了沅陵城。9月21日,姜将部队带到白田头,由38军联络部长吕本支等接受起义,然后到南岸接受改编。姜大同部队的起义,为沅陵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1952年在沅陵病故。
石玉湘,望乡人。常德私立沅澧中学毕业。曾任辰溪县第三区团防队队长。1933年,在熊桂清匪部任连长,1935年冬受招安,先后任辰溪县铲共义勇总队分队长、副训练员;辰、沅、泸、溆保安团第六营一连连长。1939年退伍回家,迁龙头庵闲居,有时当小学教员。1948年春,任辰溪县自卫总队直属中队长;翌年2月任大队长;3月,伙同张玉琳等人在辰溪发难,制造“辰溪三五事变”,抢劫了辰溪国民党政治部兵公署第十一兵工厂枪械,由张玉琳封为中国国防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4月,收编为长沙绥署直属清剿第二纵队第一支队(少将);8月改编为湘鄂川边绥署暂编第二军第七师师长。8月参与“追剿”湘西纵队的罗子山战斗;9月在溆浦新化边界参与阻击人民解放军战斗。辰溪解放后,10月,在人民解放军威慑下,率部投诚;大军西进后,有“反水”上山。在长田湾一线自称辰、溆、怀、麻边区自卫指挥部总指挥官。1950年4月,在人民解放军进剿下,再次激械投诚。此后,在长田湾一带协助清匪、清枪,向报社写文章,规劝...
2月18日上午,怀化市2025年第一次重大项目暨“一轴三点”重点文旅项目集中开工沅陵分会场活动在沅陵智能制造产业项目现场举行。此次集中开工的有沅陵智能制造产业项目、怀化市北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沅陵县龙虎坪风电场等8个项目,总投资4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6亿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