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县产业培塑行动实施方案(草案)

沅陵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uanli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3-21 16:28

为加快推动“6+N”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做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协同创新链,打造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主导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韧性,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构建全省“4×4”、全市“5+10”现代化产业体系,结合我县产业发展实际,重点发展“一主两特”产业、“六大临港产业链”,紧扣“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四大方向,加速推动全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6+N”现代化产业体系。到2024年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力争先进制造业、中医药种植加工产业、农业种植及加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0%、24%(全市18%)、8%,商贸物流产业增加值增长7%,全县接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0%、22%(全市6%、5%)。

二、工作任务

(一)聚力做强先进制造业

1.新材料产业链。以湖南辰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为头部企业,提质升级金、锑、钨、铅、锌、钒等原材料采掘加工。依托辰州矿业、山能环保、西澳矿业、鑫瑞矿业、长青矿业现有基础,加强技术改造,建设绿色矿山,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和效益。加快推进辰州矿业“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山能环保5万吨氯氨法电解锌、西澳矿业东部矿区年产10万吨采选生产线改造等项目建设。力争实现产值276亿元(全市637亿元)、增速8%(全市8%),税收1亿元(全市5.7亿元)、增速8%(全市8%),净增规模企业2家(全市14家),新引进项目3个(全市20个)。(县工信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新材料产业链专班按职能分工负责)

2.电子元器件产业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产业转移,围绕电子功能材料、仪器设备等上游产业和重点行业市场下游应用协同发展,重点支持以湖南奇力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头部企业,依托湖南(沅陵)台湾工业园的产业基础,着力打造电子元器件产业链,引导扶持奇力新电子、向华电子、德鑫电子、美桀电子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奇力新电子元器件及材料生产、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平台公共配套设施、标准化厂房等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推进通友、志博信、美西、东莞创业等电子元器件产业园项目尽快落地,打造产业综合体,畅通产业上、中、下游生产环节,加快招引落地电子元器件上、中、下游产业链项目。力争实现产值11.9亿元(全市110亿元)、增速15.8%(全市15%),税收0.32亿元(全市1.8亿元)、增速10%(全市8%),净增规模企业1家(全市4家),新招引项目4个(全市20个)。(沅陵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牵头,县工信局、县发改局、电子元器件产业链专班按职能分工负责)

3.新能源及其装备产业链。用足用活国家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政策,以五凌电力有限公司为头部企业,着力开发水电、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积极争取车坪抽水蓄能发电项目核准,加快高滩水电站扩机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风电、屋顶光伏发电、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充电桩建设,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公交等领域的运用,着力推进陕建(沅陵)风电设备智造项目尽快投产,大力招引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新引进2个项目,新签约当年履约1个,新签约当年开工1个(因我县“一主两特”只涉及新材料、电子元器件和食品产业链,经对接市产业办、产业链专班,对我县新能源及其装备产业链产值和税收没有纳入考核。全市产值28.29亿元、增速20%,税收1.08亿元、增速10%,净增规模企业5家,新引进项目15个)。(县发改局牵头,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县科技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新能源及其装备产业链专班按职能分工负责)

(二)聚力做大医药种植及精深加工业

4.现代中医药种植加工产业链。加快全产业链发展,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聚焦“湘九味”“怀六味”和“两黄一石”等特色中药材,加快全链改造、全业提升,夯实“中国黄柏之乡”产业基础。重点建设官庄、杜家坪、清浪中药材产业示范带,开发中药材基地3.5万亩以上。加快规划建设武陵山片区(沅陵)中药材产业园,着力引进一批中药材精深加工项目,加快推进家其农业、石建中药材、德裕农业入园建设,重点推进华博恒信健康生物科技项目尽快落地。积极申报沅陵黄柏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力争综合产值突破25亿元(全市250亿元)、增速24%以上(全市18%),新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3.5万亩(全市15万亩以上),新增市级以上中药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以上(全市12家),新引进项目1个(全市25个)。(县林业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卫健局、中医药产业链专班按职能分工负责)

(三)聚力做精农业种植及加工业

5.种业产业链。加强与中粮、华大基因等500强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山区地理、气候、生态优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4万亩,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6.3万亩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25.6万吨以上,提升粮食加工能力,不断扩大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和播种面积,提升种业生产加工能力。2024年,力争全县种业和粮食加工产业链产值达到13.75亿元(全市45亿元),增速达到10%以上。新增招商项目3个(全市10个),争取招商落地资金1亿元,争取新创建市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新增中小型粮油加工3处,提质改造升级菜籽油加工作坊10处,新建水稻秸秆综合利用仓储中心4个。此外,通过撬动民间资金、政企合作投资,新增大型粮油加工保供中心1处,同时整合米粉及米粉制品粗深加工。(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发改局、县林业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水利局、种业产业链专班按职能分工负责)

6.食品产业链。以湖南碣滩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沅陵大曲酒业有限公司为头部企业,整合县内百余家茶企,重点推动碣滩茶、沅陵酱酒品牌提升,聚力打造“全国重点生态产茶县”、“全省知名酱酒产区”。着力推动茶园品改、有机茶园认证,建设可游、可体验的观光茶园基地,推进“五彩湘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打造沅水两岸生态有机茶、319国道百里九乡十万亩茶旅融合经济走廊。融通食品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坚持科技赋能,提高茶叶产业数字化水平。整合现有茶企,做大做强湖南碣滩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打造“旗舰”企业,争取尽快上市。加快推进沅陵大曲酒厂二期建设,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沅陵酒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加快推进油茶林扩面提质,力争完成油茶林新造1.1万亩(全市29.3万亩),低改1.5万亩(全市37.3万亩),实现综合产值2.5亿元(全市700亿元)。加快沅陵惠生公司年产5万吨肉品加工产业化项目建设,促进土家王、彭家姐妹、生泰茶油、康欣园茶油等企业做大做强。继续执行蔬菜补贴政策,引进更多的市场主体发展蔬菜产业,形成选种育种生产示范区和辐射区,力争各类保供蔬菜面积达到4.3万亩。培育农产品进出口企业,积极申建跨境电商及粮食、水果、肉类等指定监管场所,加快构建全省公共品牌、沅陵区域品牌、企业自主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体系。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0%,产业链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增速8%,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新引进项目5个,新引进项目实现当年开工3个,实现当年投产运营1个。(县农业农村局牵头,沅陵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县林业局、县工信局、县发改局、县商务局、茶酒产业链工作专班等成员单位按职能分工负责)

(四)聚力做专商贸物流业

实施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专项行动,推动更多湘商回怀投资。利用“港洽周”、“沪洽周”等重大经贸活动,力争更多优质商贸物流项目选择沅陵、落户沅陵,强化产业集群效应。聚焦沅陵港物流产业园建设,做大增辉物流、农产品交易市场及冷链物流仓库以及县内快递、邮政等规模,提升服务水平,突出粮食、茶叶、饲料、矿石、钢材、砂石、木材等商品,打造大湘西片区大宗货物集散中心、批发交易市场,提质改造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加快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张官高速建设,实现沅辰高速建成通车,积极争取益吉高铁、张沅高速纳入国省专项规划并启动,力争通用航空机场开工建设,加快3条国省道维修改造,畅通便捷交通条件。强力推进沅陵港口码头及仓储物流产业园项目,积极对接怀化国际陆港,努力建设“公铁水”多式联运,实现商贸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实现全县商贸物流产业增加值62.32亿元(全市900亿元)、增速9%(全市7%),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0家(全市100家),净增经营主体2189家(全市27000家),新增或升级A级物流企业1家(全市10家),新增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家(全市10家)、外贸实绩企业3家(全市300家),新引进商贸物流类项目2个(全市25个)以上。(县商务局牵头,县交通运输局、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商贸物流产业专班按职能分工负责)

(五)聚力做优文化旅游业

围绕“一核两线三组团”,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推进全域旅游,推动文旅、体旅、农旅、工旅、康旅“五旅”协同发展。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做好洞庭溪沅水特大桥旅游规划设计,重点推进辰州古街提质改造、中华书山数字图书馆、借母溪旅游综合服务区、碣滩茶茶旅融合等项目建设,争创借母溪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华书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辰州古街省级夜文化消费集聚区、酉水画廊乡村旅游精品廊道。突出节赛游、研学朝圣游、体验休闲游三大重点,举办中国·沅陵传统龙舟国际邀请赛、中华书山马拉松国际锦标赛、中华书山朝圣大典、《中华书山》戏剧巡演。依托“心学悟道”“书山朝圣”“清溪山居”三大文旅IP,建设“三馆三会”,引进市场运营主体,丰富旅游业态。开发“茶、酒、文创”三大产品,不断提升名气、汇聚人气、积聚财气。力争全年接待游客658.68万人次(全市618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56.89亿元(全市560亿元)以上,同比分别增长20%、22%(全市6%、5%)。新引进项目2个(全市25个),新增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家(全市8家),实施8个(全市75个)文旅重点项目,力争完成年度计划投资6亿元(全市73.14亿元)。(县文旅广体局牵头,县发改局、县交通运输局、文化旅游业专班按职能分工负责)

(六)聚力做实百亿矿业

科学提供矿权供给,建设一批特色矿业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本土企业,招大引强引进央企、上市公司,调整矿业产业布局,完善矿业产业链,大力发展精深细加工产品,提高矿物材料产品附加值。力争到2030年,全县矿业经济总产值达300亿元以上(全市1000亿以上)。(县工信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局等相关部门及新材料产业链专班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牢牢把握“四个着力点”,将招商引资作为谋全局的“战略工程”、谋跨越的“比拼工程”、拼经济的“重点工程”,作为实现赶超发展的“一号工程”,实行高位招商、以商招商、资源就地转化招商、专班招商,选派精干力量开展小分队招商、靶向开展产业链招商、深度推进服务半径招商,完善优势产业链招商图谱,推动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开展招商活动10次,承办重大活动2场。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72亿元以上;新引进2亿元(含)以上10亿元以下重大项目14个以上、10亿元(含)以上50亿元以下重大项目6个以上、50亿元(含)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个;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项目4个以上、“三类500强”首次落户湖南2个;湘商回沅投资新注册企业11家以上。新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0个以上、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个以上、“三类500强”企业项目30个以上。(县商务局牵头,县工信局、县发改局、各产业链专班按职能分工负责)

(二)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创建“全国创新型县”,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省内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提升电子元器件制造产业科技水平,推进新材料、产品加工制作等领域科技创新。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支持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提档升级,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团队全覆盖,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家。健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加快形成“科技—产业—金融”成果转化良性循环。落实人才新政“20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应用。(县科技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发改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三)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三库”作用,梯度培育“三类主体”,用好“五张清单”,深入开展“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力争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家、十亿企业1家,加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深入实施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开展存量企业扩能升级,推动一批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县工信局牵头,县市场监管局、县发改局、沅陵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新材料、新能源及其装备、电子元器件产业链专班按职能分工负责)

(四)加快推进数实融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5G技术推广运用,鼓励企业上云、上平台,争取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尽快实现工业互联网全覆盖。加快“数字沅陵”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智赋百企”专项行动,支持辰州矿业、奇力新、向华电子等企业打造一批智能制造产线、车间和智能工位,争取培育两化融合达标企业1家,实施“三化”重点项目3个。激励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争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县工信局牵头,县发改局、各产业链工作专班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五)强化要素保障。加强政银企对接合作,拓展金融超市服务功能,积极探索“政府投资、国企注资、金融融资”模式,撬动社会资本流入产业领域。鼓励企业开发屋顶分布式光伏,有效降低用能成本。开展县职中订单式培训,规范劳务市场,引导劳动力向产业领域转移。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实行“信用+承诺+轻微免罚”,为市场主体提供更透明、更宽容的发展环境。持续开展“三送三解三优”助企纾困行动,建立联系服务企业“三张清单”,积极清理涉企拖欠账款,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县发改局牵头,县财政局、县金改办、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人民银行沅陵支行、各产业链工作专班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四、推进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实施产业培塑行动工作专班,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召集人,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县发改局、县工信局主要负责人任副召集人,成员单位包括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商务局、县文旅广体局、县卫健局、县人社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统计局、县金改办、沅陵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人民银行沅陵支行、各产业链工作专班等,专班办公室设县发改局,负责日常协调和调度工作。

(二)强化督查调度。加强与督查部门联动督查,协助督查部门下发《督查通报》,推进产业项目快速落地。对接统计部门,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加强监测分析,做好产业链、产业开发区、重点企业的运行分析,强化对企业招商情况、供货情况和销售情况的监测分析,研判发展趋势,找准短板弱项,对于退规等出现异常情况的企业及时作出反应,为“6+N”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强化考核评价。实行“月调度、季讲评、年总结”工作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定期进行督导调研,及时掌握各产业链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情况,总结经验做法,指出问题症结,营造比学赶超的敏感词,确保产业链建设取得实效。按照《2024年怀化市“5+N”现代化产业体系考核方案》,对各产业链进行严格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