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沅陵县推进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沅陵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uanling.gov.cn 发布时间:2023-07-19 10:55

沅政办函〔2023〕24号

沅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沅陵县推进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便民服务中心),县直机关各单位:

《沅陵县推进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实施方案》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沅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7月18日

沅陵县推进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战略部署,加快构建沅陵产业新格局,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力推进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办发〔2022〕4号)《怀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怀化市推进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怀政办发〔2022〕12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五新四城”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紧紧围绕工业强县主题,突出“六大临港产业链”,加快实施省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强力推动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实项目、做优生态,持续增强我县产业发展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全县统筹、分工负责。要统筹谋划部署并全力推进湖省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中“县级培育一批百亿级产业、一批十亿级企业,建设一批亿元级项目”的目标任务,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落地落实落细。

2.坚持分类实施、协同推进。省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涉及一二三产业各领域各行业,全县各级各部门既要按职责分工负责本行业本领域的工作,又要协同配合、联动发力,形成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的发展局面。

3.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推进实施省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产业发展、企业变强、项目建设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提升组织资源要素能力,全面提升全县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县“六大临港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水电风电扩能增效、生态文旅融合、品牌茶酒打造和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稳步向百亿产业迈进;全县培育10家以上十亿级企业,形成一批亿元级持续培育梯队,实施1个百亿级项目,20个亿元级项目。在农业领域,培育1个百亿级产业、2家十亿级企业,2家亿元企业、实施3个亿级项目;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培育3个百亿级产业、4家十亿级企业,6家亿元企业,实施1个百亿级项目,8个亿元级项目;在建筑业领域,培育1家十亿级企业、1个亿元级项目,实施3个亿元级项目;在文旅融合领域,培育1个百亿级产业,1个十亿级企业,3个亿元企业,实施3个亿级项目;在品牌茶酒打造上,培育1个百亿级产业,2家十亿级企业,3个亿元级企业,实施3个亿级项目。

按年度分级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全县每年新增“三类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3个以上;每年引进计划投资额1亿元以上项目5个,其中5亿元项目3个、10亿元项目2个。

三、具体任务

(一)建设6个百亿产业

1.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以金、锑、钨、锌等为主的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产业链,大力推动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产业延链、强链实现跨越式发展。重点以辰州矿业、山能环保等企业为依托,立足现有产业做大做优做强,不断增加科研投入,引进新工艺、新技术,做好现有产品的深度开发,发展新型金属制品制造。强化产业链招商引资,引进产业项目,做大增量。到2025年,新增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家以上,全县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300亿元,税收过5亿元,进出口总额10亿元。(牵头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沅陵分局、县税务局、县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国网沅陵供电分公司)

2.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壮大产业规模,夯实发展基础,推进企业聚集,加快建设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三大”产业,形成上中下游完整电子信息产业链、供应链和产业集群。以链条化、智能化、终端化为主攻方向,积极引入电子电器行业领军企业,重点发展以新型元器件、电子专用设备仪器为主的电子信息基础产业。到2025年,力争电子信息产业链基本完善,规模企业发展到24家,高新企业发展到19家,电子信息产值达1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值达70亿元,进出口总额约50亿元,税收5亿元左右。(牵头单位:县产业开发区管委会;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辰发集团)

3.水电风电扩能增效产业:“十四五”期间,围绕“打造百亿现代能源产业链”目标,完善以风电、光伏、蓄能为主,多种现代能源优化配置的绿色百亿产业体系,培育出县域经济新时代发展的强大引擎,大力招商引资,计划投资269亿元,争取水电扩能60万千瓦,风电装机140万千瓦、光伏及其他绿色能源装机180万千瓦,力争到2025年现代能源产业年产值达100亿元。(牵头单位:县发展改革局;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水利局)

4.生态文旅融合产业: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突出沅陵“底色是古色、主色是绿色、红色是本色”的特点,优化全域旅游布局,完善规划体系。优化文旅项目结构,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利用资源禀赋,打造红色旅游精品,提高休闲度假类和新业态类文旅项目的开发比重。完善配套发展要素,加快消费升级和文旅产品开发。到2025年,产值达100亿元。(牵头单位: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

5.品牌茶酒打造产业:加快实施碣滩茶、沅陵大曲提质改造和品牌打造。一是以实施“沅酒振兴”战略为抓手,突出“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推进企业聚集、扩大产业规模、加快发展原材料、酒酿造、酒营销及配套“三大”产业以原材料和营销及配套为支撑的完构建起以酒酿造为“核心”整酒产业链、供应链和产业集群,培育1家(湖南沅陵酒业)年产值达40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6家年产值过6亿元的原材料企业和2家年销售收入达17亿元的营销企业。培育具有品牌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型酿酒企业集团和全域酒旅融合示范基地。到2025年,力争酒产业链全面形成,链上企业发展到9家,其中规模企业5家、高新企业4家,酒产值达63.2亿元,高新收入约43亿元。二是围绕碣滩茶“换档升级,提质增效”目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品牌提升、开放合作、产业融合。规划建设辰龙关茶庄园、碣滩贡茶园、太常茶品小镇3个茶旅融合综合体项目和10个三星级以上茶庄园。完成碣滩茶产业园建设,启动县城茶文化一条街建设项目。力争到2025年,实现茶产业综合效益倍增计划,打造年产值过5亿元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年产值过1亿元的省级龙头企业9家。力争实现综合产值50亿元以上,茶叶行业税收1亿元,年茶旅人数达200万人次,实现茶旅收入20亿元以上。(牵头单位:县发展改革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

6.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以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为前提,以中药材生态种养为主线,重点打造“一乡二县三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1-2家国内知名药企落户县工业园区,根据市场需求建设中药材基地,快速拉动和倒逼中药材发展。大力实施“五大行动”,打造武陵山片区中药材集散中心,培育生态黄柏和中草药生育保健两个品牌,发展中草药材龙头企业,培育药养康养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建设中药材规模种养基地。力争到2025年实现中药材产业综合产值50亿元,建成湖南省中医药大县强县。(牵头单位:县林业局;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相关乡镇)

(二)培育10家左右十亿级企业

1.做强龙头企业。开展企业质效评估,找准企业发展路径,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优势企业上市发展;加大政策协同支持力度,“一企一策”帮扶优质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提升对接资本市场能力,巩固提升企业对辖区经济增长的支撑地位。重点扶持湖南奇力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沅陵山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优质骨干企业,到2025年,实现5家以上营收首次过十亿级企业。(牵头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科技局、县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2.壮大潜力企业。盯住一批潜力企业进行集中培育,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施企业培育专项行动,积极引导潜力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强化协调服务、促进转型升级、推动集聚等措施,加速培育壮大一批新的十亿级企业。(牵头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3.吸纳精英企业。围绕打造百亿级产业链,对标瞄准产业领航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吸纳一批特色企业,并加快落地成长为新的十亿级企业。(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科技局、县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三)建设一批亿元级项目

1.加快招商引资,引进一批项目。充分发掘区位条件、产业基础、优势资源等,围绕百亿级产业,针对发展产业配套,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财税贡献大、产业集聚强的重大项目,以优势资源换优势项目,力争每年完成引进计划投资额1亿元以上项目5个。(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县辰发集团)

2.立足转型升级,催生一批项目。把握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和品牌化趋势,重点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基础再造,新上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推动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六大百亿产业,突出完善产业链条,扶持重点领域企业,大力支持包括湖南西澳矿业有限公司、湖南中建奇配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辰州机电有限责任公司、沅陵县向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沅陵大曲酒业有限公司、沅陵县祥青木业有限公司在内的6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企业,2家农业领域企业、3家商贸领域企业、1家住建领域企业、3家文旅领域企业,到2025年,催生15家左右营收首次过亿元企业。(牵头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林业局、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3.依托优质企业,裂变一批项目。围绕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水平现代化,坚持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大力推进头部企业孵化裂变,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开枝散叶”,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强、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带动上下游衔接、一体化配套。到2025年,培育5家左右国家级优质企业,10家左右省级优质企业。(牵头单位:县发展改革局;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4.依靠资源优势,建设一批项目。要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围绕打造百亿级产业、十亿级企业,做好投资过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加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增强全县发展后劲。要紧紧围绕本地资源、区位优势来布局产业项目,突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牵头单位:县发展改革局;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四、推进措施

(一)聚焦产业链建设。立足产业链抓项目、强企业,全力强链延链补链。以产业链为单位,科学制定发展方案,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摸清各产业链企业底数,梳理企业上下游关系。逐步建立产业发展全景图、项目库、资金链,分年度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牵头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县林业局)

(二)突出项目支撑引领。聚焦重点项目落地,围绕优势产业精准招商,确保项目签约开工率。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引导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牵头单位:县发展改革局;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县辰发集团)

(三)提升园区综合实力。全力创建“五好园区”,优化园区用地空间布局,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加快建设配套产业园,推进产业基地建设,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带动全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提高园区竞争力。(牵头单位:县发展改革局;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县辰发集团、相关乡镇)

(四)聚焦优质企业培育。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强化主体培育、创新支撑和要素保障,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聚高地;突出培育重点,着力推动企业梯队发展,积极构建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中小企业竞相发展格局;全方位优化企业发展平台,提升企业发展环境,孵化企业做大做强。(牵头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五)强化要素服务保障。强化用地、用能、用电、资金等要素保障,充分利用各级各部门产业发展政策,优先扶持列入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的企业和项目。(牵头单位:县发展改革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保护局沅陵分局、县税务局、县金改办、国网沅陵供电分公司)

(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加强审批流程改进简化,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助力企业纾困增效。(牵头单位:县优化办;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政务服务中心、县自然资源局、县税务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沅陵县推进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由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全县“万千百”工程工作。(牵头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各相关单位)

(二)强化统筹调度。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具体工作措施,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动态调整产业、企业、项目名单,确保责任到人到事;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总结的定期调度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推动工作。(牵头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各相关单位)

(三)争取政策支持。及时跟踪、研判国家、省、市支持产业发展宏观政策,充分把握好稳增长的窗口期。围绕省、市产业布局抓发展,把握“政策发力适度靠前”的契机,精准对接国家政策,力争在产业布局、项目用地、双碳控制、资金扶持等方面,获得最大支持。(牵头单位:县发展改革局;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四)强化督查考核。将加快“万千百”工程实施纳入县综合绩效考核范畴,定期开展督查,考核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单位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工作滞后,效果不佳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牵头单位:县委督查室;责任单位:县政府督查室、县优化办、县工业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