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沅陵县科技局工作综述

沅陵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uanling.gov.cn 发布时间:2023-07-13 14:35

今年上半年,沅陵县科技局全面贯彻落实 “奋力建设四个区、打造次中心、挺进三十强”总体任务。以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为重点,突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完善创新体系、优化产业升级、实现民生普惠,继续强弱项、补短板,强力推进各项任务。

勇毅前行,创新意识加大提升。坚决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始终把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建设摆在首位,全面深入贯彻省、市、县全面打好科技攻坚仗要求,紧扣“抓攻坚促发展”这个工作的关键点全力做好创新引领文章。我们制定了《沅陵县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实施方案》并成立了工作专班,做到领导机构、工作班子和办公地点“三个到位”,确保工作有序开展。进一步密切联系实际、强化重点任务,全局干部职工深入乡镇及企业等单位调研,通过认真倾听企业需求,详细撰写调研报告,寻求科技创新切入点,不断增强创新、思维、应变的“三种能力”,为加快科技创新驱动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

同向发力,城乡一体加速融合。以“确保重点,兼顾一般”为原则,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科技强县发展思路,经过认真组织筛选和初审,确定2023年度县级实施创新型县、创新园区、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普惠等五大类科技计划项目。积极做好项目向上申报工作,主动争取项目资金。把握县域实际重点,立足我县大力发展“六大临港产业链”,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全力推进“6+3”产业体系建设,坚持以发展问题需求为导向,不断强化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效整合县内种业创新资源,积极融入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怀化创新建设体系,与印遇龙院士合作建设重点创新平台,大力支持湖南湘西牧业、湖南沅陵碣滩茶公司,打造种业科技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模式。以省内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全力提升我县电子信息制造、新材料产业发展,全力推进有色金属、文旅商贸等领域科技创新;加强省、市工程技术中心与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大力发展“高精特新”企业;全力打造茶酒、现代种养、油茶油料、蔬菜水果等产业优质品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智慧农业。今年成功获得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认定,在科技强农惠农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实现科技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踔厉奋发,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制定与落实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政策措施,完善优化分类指导与精准培育梯次推荐机制,实施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政策,鼓励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全面启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工作,制定了《科技局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鼓励创新创业人才发展20条措施》、《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普惠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了全社会创新步伐,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完成2022年度工业科技年报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填报数5.34亿元,1—5月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53家,提前超额完成市定49家全年目标,完成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达11家,预计将提前超额完成市定9家全年目标。1-6月完成技术合同份数达83份,完成率81.37%,成交额4.46亿元,完成率82.1%。突出人才支撑发展,成功引进外国高端和专业人才1名,完成本年度进度的50%,省市科技专家人才已完成102人入选工作,入选率达100%,与去年同比进度快6%,组织了2023年度科技型企业培训,围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有效提高企业对科技政策理解和对科技业务工作的支持,为沅陵县打赢科技创新攻坚仗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赓续使命,科技人才加强支撑。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以党员为先锋队大力培育带动符合乡村振兴发展要求的创新主体,通过科技+模式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加强农民科普及职业教育,强化农民劳动技能和科技意识,全力抓好森林安全防火、庭院经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坚持以人才建设为根本导向,加强队伍科学化管理,积极制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及各产业链支持政策,推动乡村重点产业向高端迈进。今年5月以“崇尚科学、热爱科学”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正式拉开帷幕,科技政策法规宣传、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科技民生与安全等系列活动好评如潮,制作科技创新成果展板35块,发放《科技兴农 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汇编》6000本,科普图书500册。由百名科技教授组成的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小分队在科技活动周期间进驻沅陵,切实发挥人才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以企业、产业、链条、生态为“四个着力点”,全面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服务能力建设,鼓励科技人才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成果,为乡村振兴凝聚强大的创新力量,努力续写山川秀美,百姓幸福。

接下来,沅陵县科技局将持续跟踪推进研发费用、工业科技年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指标提升;推动创新培育,加强成果转化,扩大技术合同登记分数,技术合同交易额实行稳步攀升。推动资源聚集,加大科技人才与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人才支持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