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沅陵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uanling.gov.cn 发布时间:2022-12-21 11:12
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沅陵县乡村振兴局
2022年12月10日
2022年,我局在省市乡村振兴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调研关于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沅陵县委十三届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问题整改和巩固脱贫成果工作,致力争先创优,为全省实现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提质增效、创先争优作出新贡献。
一、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发展和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一)精准定位,构建县乡齐抓共管新格局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局党组始终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主责主业来抓落实,全局上下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做好有效衔接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今年来,先后召开局党组会、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和工作调度会等50余次,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二是凝聚工作合力。优化调整中共沅陵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八个专项组,明确了牵头县级领导、成员单位及主要职责,形成了县委抓全局、领导小组抓统筹、专项组抓行业、乡镇抓推进的领导机制,每月召开县、乡、村三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例会,研究分析形势,破解工作难题,全力推动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落实。三是强化机制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帮扶政策的基础上,及时优化调整帮扶政策。研究出台了领导包村、常态化督导、按月考核、干部培训、红黄牌预警等一系列工作推进机制,梳理出产业增收等共6大类、80项到户惠农帮扶政策,确保工作运行顺畅。
(二)精密施策,实现巩固脱贫成果新进展
一是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过程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等监测对象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做到监测环节实现及时发现、应纳尽纳,帮扶环节实现精准施策、应帮尽帮,退出环节实现实事求是、稳定消除风险。截至12月12日,全县共有脱贫户32477户111451人,监测户3107户8546人,其中,2021年10月以来识别831户2420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202户625人,边缘易致贫户166户450人、突发严重困难户463户1345人,实现了精准监测帮扶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二是常态化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结合全国防返贫监测帮扶问题排查整改行动和全省巩固脱贫成果反馈问题集中整改的契机,全面落实行业部门责任,盯紧控辍保学、防范因病返贫致贫、住房安全、供水安全等关键领域。为应对今年夏秋连旱的严峻形势,县财政统筹2500万元资金,以奖补形式鼓励群众打井586口、新购置提水设备716套、铺设输水管道170多KM,有效解决群众饮水安全保障问题。三是持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今年统筹0.37亿元财政资金,持续加大易地搬迁安置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就业产业、社区管理、便民服务等公共服务后续扶持力度,做好监测识别、精准帮扶、分类管理,确保全县4534户17047人易地搬迁好的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四是加大各类帮扶力度。深入开展定点帮扶、对口帮扶、驻村帮扶、社会帮扶、消费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2022年,中远海运集团投入2200万元定点帮扶资金,正在实施茶旅融合建设项目、人居环境提升及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项目;常德市援助1600万元对口帮扶资金,用于太安社区、沅陵一中及相关乡镇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力助推我县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五是开展扶智扶志工作。持续开展“知党恩、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推广“红黑榜”“道德银行”、星级文明户、积分制等先进做法,加大致富带头人、养殖技术、就业培训力度,不断激发群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
(三)精心培育,拓展脱贫群众增收新空间
一是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现有碣滩茶园培管,重点打造精品茶园20个,同时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提升产品品质和产业规模;建设319国道沿线有机高粱原料基地5万亩和有机小麦酒曲原料基地5万亩,加强农产品强链、延链和冷冻物流;加快中药材开发步伐,新开发黄柏2000亩、黄精1000亩生态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不断提高企业和大户的带农益农能力,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基本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联结”的帮扶目标。二是大力推进稳岗就业。建立健全就业需求、岗位供给和稳岗服务“三张清单”,积极推广“培训+招聘”模式,大力实施“订单式”培训、“定向式”招聘。截至目前,我县脱贫人口就业规模达到5.12万人,较2021年增幅超3.7%;积极鼓励发展一批就业帮扶车间,持续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全县乡村公益性岗位已安置脱贫人口4751人,已建设帮扶车间59家,已安置脱贫人口714人,实现就业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个数及吸纳脱贫人口就业数量稳中有升。三是大力开展自主创业。深入开展老乡返乡创业活动,鼓励脱贫户通过小额信贷融资等方式发展产业,培育保护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实现良性发展。
(四)精美建设,推动宜居宜业乡村新发展
一是村庄规划编制全面开展。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按照城郊融合类、产业发展类、生态保护类、特色保护类、集聚提升类5种类型,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村庄。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规划和建设,有序推进不同层次的美丽乡村创建,目前已经完成191个村庄规划的编制,101个村及21个乡镇(含太常、深溪口代办点)实地调研工作。二是农村厕所革命全力推进。全面开展农村户厕摸底工作,共排查农户135649户、户厕134769个;全面完成2013年以来各级财政支持建造的问题厕所摸排并整改283个;全力推进今年26000口新(改)建厕所任务。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25780口,完成率99.2%,12月底可全面完成任务。三是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全面开展“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集中连片打造319国道沿线、县城周边、沅水和酉水沿线、G241国道沿线美丽乡村示范片,完成污水治理村164个,“美丽村寨”示范创建100个,“美丽庭院”示范创建10000户。今年7月,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打擂台”大会在沅陵县召开,借母溪乡、官庄镇作为主要参观现场,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国家乡村振兴杂志社、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主流媒体先后4次报道了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农村厕所的典型经验。四是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提质。着力推进水、电、路、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不断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五)精实治理,实现平安乡村建设新突破
一是坚持“政治”强引领。严格落实“一村一策”和“六个一”工作方法,扎实抓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成功转化软弱涣散党组织12个。着力落实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三个清单”,提升村(社区)自治能力。全面开展“党建+微网格”“五个到户”行动和“三代替”整改工作,驻村力量调整形成211支驻村工作队、582人,充分激发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坚持“德治”扬新风。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农村大力开展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整治行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好婆媳”“美家美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等评选活动,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三是坚持“自治”增活力。今年3月份,县委组织部会同县乡村振兴局印发《2022年沅陵县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方案》,在官庄镇主埠溪村、麻溪铺镇马家村、明溪口镇明溪口村、筲箕湾镇野柘村、深溪口隆兴村推行党建引领、群团协作、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一约四会”乡村治理模式试点,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工青妇老联合会、红白喜事理事会、幸福基金理事会、经济合作组织理事会等协调机构,努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面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四是坚持“法治”促公平。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防范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等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侵蚀和影响。全面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侵害妇女儿童人身权利和农村制售假冒伪劣农资、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纵深推动社会治理创新试点工作,力推“平安乡村”视频监控、社会综治保险、基层自治和网格化管理四大特色项目。全县农村地区新安装监控3500个,综治保险参保率达到70%以上,建成网格2160个,微网格8560个。
(六)精确保障,凝聚乡村全面振兴新合力
一是强化配套政策保障。出台了《沅陵县关于持续推进“六大强农”行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方案》《沅陵县茶叶产业链2021年-2025实施方案》《沅陵县2022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千企帮千村行动”方案》《沅陵县中药材综合开发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一系列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二是强化财政投入保障。2022年度,我县共整合各类财政衔接资金36250.71万元,主要用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农村环境整治以及其他项目。共安排产业项目资金7602.2万元,其中中央衔接资金产业安排6107.7万元,产业占比55%。截至目前,2022年度统筹整合方案安排资金36250.71万元(其中:上级整合资金33950.7万元,县本级配套衔接资金2300万元)。实际完成涉农整合资金支付32263.13万元,支付率为89%;完成财政衔接资金支付19978.35万元,支付率为94.9%。三是强化金融服务保障。聚焦持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脱贫人口创业实力,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共享贷”、小额信贷等金融业务,2022年全面完成9000万元的小额贷款投放任务,每月的小额信贷逾期率均在1%以下,已经发放“共享贷”1000万元,实现产业增值收益年均不低于0.07亿元。四是强化项目监督保障。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项目储备,修订完善“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项目库;健全完善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机制,提高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水平,增强联农带农、强农富农活力。
(七)精心创建,打造有效衔接工作新亮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形成了齐抓共管抓落实的合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县委抓全局、领导小组抓统筹、专项组抓行业、乡镇抓推进的工作合力。主要是成立问题整改联合作战部。县委书记刘向阳任作战部部长,下设17个突出问题整改尖刀班,由17位县级领导担任尖刀班班长,确保责任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其次是建立乡村振兴联合党支部。全县有巩固脱贫任务的村(社区)均成立乡村振兴联合党支部,联合党支部书记原则上由驻村后盾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担任,问题整改不完成,队伍不撤离。最后是实施“空城行动”。全县所有干部下沉到一线,进村入户排查整改问题,全面推进突出问题整改。二是严把“四个关口”,抓实防返贫监测帮扶。首先严把排查发现关,确保对象从“宽”。加强农户自主申报,通过“现场申报、网络或热线申报和他人代为申报”途径进行申报。坚持干部走访排查,对农户是否存在致贫风险点进行研判。其次严把程序纳入关,确保程序从“简”。严格程序纳入,做好公示公开,防止不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进来,对有返贫风险的对象,落实从风险发现之日起15天内识别纳入,切实将监测工作抓在日常、抓在经常,坚决杜绝突击纳入、体外循环。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监测对象3107户8546人,其中未消除风险监测户1307户3553人。再次严把帮扶关,确保帮扶从“早”。全面提升“应帮尽帮”的实效度,制定了《进一步规范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帮扶措施操作指南(试行)》,对各类风险帮扶措施进行了明确和规范。最后严把消除关,确保退出“从严”。严把“应消尽消”关,坚持“实事求是、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原则,综合考虑家庭风险点消除整体情况,严格把握风险消除标准和程序,确保应消尽消。三是突出“六种模式”,促进了脱贫人口增收工作。沅陵县制定了《沅陵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灾情影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十六条措施》)和《沅陵县2022-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脱贫户监测户持续稳定增收的若干措施》两个指导性文件,突出“强化监测帮扶促增收、强化就业帮扶促增收、强化产业帮扶促增收、强化消费帮扶促增收、强化保障帮扶促增收、统筹帮扶力量促增收”六种增收模式。四是开展乡村建设,提升了人居环境整治水平。首先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为总抓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大行动,持续开展治垃圾、治水、治厕、治房、治乡风等“五治”工作,创新“百村万户”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创建100个美丽村寨已全部达标并完成验收。其次围绕国、省、县道沿线和县城周边集中连片打造5个示范片区,创建一批“美丽庭院”和“幸福屋场”。再次根据自然禀赋和人文特色,精心打造茶园茶香、水寨渔乡、果蔬苗乡、景色山乡、文化书乡等五种精品村寨,官庄镇金洲湾、深溪口隆兴村、借母溪千堂湾村等已成为网红打卡地。最后严把“六关”力推厕所革命。将农村改厕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建设26000口农村卫生户厕和16座农村公厕。
二、认真谋划好2023年重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研究分析当前形势,统筹部署明年工作,切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确保我县有效衔接工作持续进位争先。
(一)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将防返贫监测帮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及低收入群体兜底保障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中之重来抓紧抓好抓落实,更加注重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切实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动力,让低收入贫困家庭生活更上一层楼的梦想尽快实现。
(二)持续推进乡村发展。全面抓好乡村产业振兴,做强做优茶酒产业、沅陵黄柏、茶油、生态黑猪等优势产业,织牢建强脱贫群众利益连接机制。扎实推进外出务工人口规模全面提升,确保帮扶车间和公益性岗位个数及吸纳脱贫人口就业稳步提升。
(三)持续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储备,及时编制2023年项目计划,确保具备条件的优质项目先行开工。继续抓好厕所革命、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确保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四)持续推进乡村治理。充分转化2022年“一约四会”试点治理成功经验,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综合运用宣传教育、积分制、红黑榜、政策激励、法律法规等措施分类治理,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社会公德维护等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全面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
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顽强的毅力,努力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上台阶、谱新篇,为实现沅陵“建设四个区、打造次中心、挺进三十强”奋斗目标贡献乡村振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