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母溪乡2023年政府工作总结
沅陵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uanling.gov.cn 发布时间:2023-12-18 14:56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我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工作要求,坚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全面落实“建设四个区、打造次中心、挺进三十强”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保持定力不动摇,咬定青山不放松,真抓实干不懈怠,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目标任务及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力争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现就我乡2023年工作开展及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3年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坚持以乡村振兴赋能全局工作齐头并进,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动,全力以赴拼经济、优环境、保民生、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截止到2023年底,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0714元,年增长率达14%。
(一)党建引领促发展,强基固本显成效
一是强人才,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坚持以人促兴为导向,通过育才、引才、用才,激活乡土人才“引擎”,打造乡村振兴中坚力量。今年以来积极更新后备干部数据库,着重培养在家的年轻人、辅警、组长等成为村后备干部,储备村级后备干部75名,储备管理型人才21名。补选支委2名,调整支部书记一名,任命支部书记一名,重用5名年轻干部为中层骨干,将20名90后返乡创业青年和致富带头人吸纳进村支两委。全年发展预备党员13人。
二是强组织,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稳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全乡23个党支部在规定时间内以保质保量的态度,扎实开好每一个组织生活会,收集党员查摆问题400条,整改措施518条。积极落实“三长制”工作和规范门牌机制工作,19个村公示栏都更新为“片、组、邻”内容,5261户村民,由22名片长,200名组长和446名邻长全覆盖联系到位,共摸排民情问题141个,除个别基础设施建设类问题其他均已化解到位。
三是强作风,锻造乡村振兴“压舱石”。深入推进“三整顿两提升”干部作风建设专项活动,深挖村级廉政风险点,建立村级小微权力监督清单和权力运行负面清单,开辟“清廉大讲堂”、“清风议事厅”和“清廉微庭院”等乡村“廉阵地”。全乡上下80余名干部职工(含县直派出机构、驻村工作队员),自查自纠梳理出个人问题300余、单位问题10个、班子成员问题35条,均对照问题清单制定整改责任台账,并按照整改责任台账完成了整改。
(二)扩大产业促升级,发展动力再提升
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按照山下发展旅游业、山上发展种养业的路子,集全域之力打造“党建+农旅联盟”基层党建示范带。以借母溪村为中心,将发展种养产业的村纳入农旅产业联盟,通过文旅产业及餐饮、住宿等服务业提质升级,辐射带动周边村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个国道村依托交通便捷和一溪碧水优势,发展集避暑、烧烤、露营、采摘、游玩于一体亲水游或山水田园乡村游;7个山上村立足高山云海、千丘梯田和风情古寨资源,打造集观光、摄影、写生、采风、民宿于一体的自然美景打卡点。两岔溪、枫香坪、上马山、筒车坪生态米连片种植基地500亩,既整治了抛荒又实现了创收。积极对接县中药材百亿产业项目,今年全乡发展中药材种植超1200余亩。继续扩大赵家山黄柏集中种植基地和石菖蒲种植基地,共计面积逾400亩。建设觅水溪黄柏育苗基地一处,面积33.6亩,售卖黄柏幼苗累计获利超过7万元。重点打造整合农业产业资源,推动现有特色农产品如借母溪土蜂蜜、野生茶、酸辣椒、生态米等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
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坚持以项目扩投资、促发展,大力推进
沅陵车坪抽水蓄能发电项目,目前已完成地质、水文、环保等方面的现场勘探,项目建设正式步入了前期建设阶段。全力推动借母溪旅游服务区建设,力求打造极具地域性和国际性的标准五星级酒店。持续放大借母溪“森林水世界”辐射效应,成功举办借母溪·森林水世界·森林嗨啤音乐节,清凉一夏瞬间引爆借母溪夏季旅游市场,自今年7月森林水世界开业以来,平均每天接待游客600余人,带动周边17家农家乐和农户增收近20万元的收入。
旅游三产协同推进。紧扣旅游小镇发展定位,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工程,以借母溪旅游综合服务区、借母溪森林水世界为依托,着力打造以观光体验、康体养生为主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乘着举办第二届怀化市旅游发展大会东风,完成1.5公里清溪山居游步道建设和千塘湾古村落基础设施维修。据不完全统计,我乡2023年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带动旅游消费1500余万元。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县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减税、免税政策,降低企业负担,助力企业发展。成立3个配合服务专班,主动上门,靠前服务,在证照办理、项目用地、建设用电、用水及项目的立项、报批、登记注册等方面,要求相关单位减免费用、限时办理,在用地用水用电和项目审批等方面分别为森林水世界、假日温泉酒店和车坪抽水蓄能3个重点项目办实事9件,为洪水坪新游客接待中心协调解决各类问题5个,乡市场监管所开展上门办证和延期服务,深受广大商户好评。
招商引资初见成效。成立招商引资小组,围绕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开展针对性招商,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多次召开返乡企业家座谈会。今年5月我乡党政主要负责人带队前往长沙市走访慰问优秀企业家并召开了座谈会,引导企业家们返乡发展。截至目前,我乡已建成两个项目。借母溪森林水世界项目七月份完工营业,总投资三千万;千堂湾游步道建设项目九月份完工营业,总投资一千万。
(三)科学规划提品质,宜居乡村绘新卷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入37.5万元修建102个垃圾分类设施,争取188万元修复2座滚水坝、新建1座人行桥、对12个村临水临崖路段进行除险,投入23万元对100户农房入户电路实施改造、对4个大团寨配置消防器材,筹资34万元抗旱保灌、修缮水利设施70处,地灾避险搬迁10户30人,安排93.5万元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对标测评指标,结合人居环境开展“10+4”系列考评,成功创建市级卫生乡镇,申创国家卫生乡镇,文明村镇创建取得重要进展,上半年获评湖南省文明村镇。
特色小镇颜值提升。坚持“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按照“村庄景区化”思路,对村庄整体布局进行统一规划,以借母溪村为重点,将民居、产业、绿化、美化、生态文旅有机结合,打造民居错落有致、村庄功能齐备、民俗风情浓郁、生产发展、生活方便、民风纯朴的美丽乡村。结合闲置利用建设微景观,在公路沿线拆除后留出的空地上撒播花种、铺植草皮、栽种美人蕉,四周用竹篱笆围织,打造10个各具特色的微景观和3000多米微菜园。结合环境整治打造引爆点,当地群众在拆除整治后的土地上兴建乡村民宿、销售农特产品、发展特色田园采摘、开展亲水游服务等。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将人居环境整治列入党委会必议主题,安排整治经费340多万元,落实“门前三包”“庭院三包”制度,建立民情恳谈屋场会、火场议事会、五老评议会,设立红黑榜、“支部环卫日”,实行网格化管理,全乡19个村划分83个大网格354个微网格,引导群众从“袖手看”向“动手干”转变。完成千堂湾牌楼入口处观景台修缮、千堂湾公厕整修、黄腊溪周国先房前屋后整治和微景观打造、水塔垭等5处微景观建设、千堂湾和洪千公路4500米竹篱笆安装、50处宣传氛围营造、千堂湾18栋45户装饰和沿线7个美丽村寨建设。
(四)持之以恒优环境,生态名片更鲜亮
共护一方碧水。完成“河小青”队伍的上报工作,开展“中国水周”、“禁塑”等河湖生态环保宣传工作。全乡完善河长制公示牌16块,沿深溪流域开展河长河道巡查15次。完成水利部问题图斑复核57个。完成水利部13个属实图斑的销号上报。配合生态环境局沅陵分局,对曹家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导,完成并验收通过今年曹家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共维一方翠绿。加大森林防火宣传,消除火灾隐患。成立防火领导小组,与各村签订森林防灭火责任书,制定防火应急预案。在重点林区和交通要道修建多处防火碑牌和悬挂横幅,在防火期内林业站先后出动防火宣传车20次,发放防火传达500余份,确保了全乡境内无重大火灾发生,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
共守一方安澜。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大力开展危房改造、自建房排查整治及建筑施工安全、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完成2023年10户危改任务,并于九月全部完工验收。对农业和国土部门审批通过的建房申请户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现场检查,发现施工未戴安全头盔等一般隐患4处,已现场整改到位,同时与农户签订施工安全告知书。按照燃气安全“六化”标准,对全乡19家燃气餐饮经营户张贴燃气安全明白卡,推动燃气经营户19家更换金属波纹管。每季度对全乡5家燃气零售点开展安全专项检查,发现一般隐患1处,已整改到位。
(五)千方百计惠民生,群众福祉强保障
社会保障持续巩固。继续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机制,19个村全部进行了监测动态,目前全覆盖纳入监测户总计116户270人,未消除风险66户156人,消除风险50户114人。做好195户705人易地扶贫搬迁户后续帮扶工作,今年易地搬迁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当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3个百分点。兜牢社会保障底线,以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共救济144户144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85130元。组织开展“集爱三湘 光明助残”贫困眼病患者公益救助,23位眼疾患者陆续来院实施了复明手术,21名享受残联公益补贴,共计优惠金额约90000元。全面落实城乡医保、养老保险、低保特困、民政优扶、大病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医保收缴任务,2022下半年我乡2023年度居民参保目标任务数为17414人,共计参保16446人,完成目标任务94.44%。坚持把就业当做最大民生,2023年实现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人数177人,完成城镇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50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72人。
社会治理持续提升。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实体运行、实战导向、实用为主、实效为先”,着力推进综治中心示范带动建设,19个行政村中17个村配置了综治视联网设备,逐步打通县、乡、村三级综治视联系统。大力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行动,成立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领导小组,村支部书记是本村矛盾纠纷调处第一责任人,其它村支两委成员和村辅警要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组长、网格员、五老人员、乡贤和志愿者的哨兵作用和维稳功能。强化重点人员稳控工作,21名精神病肇事肇祸患者、48名吸毒管控人员等重点人员均稳控到位。大力开展“十无”村居创建工作,处理、办结上级交办信访案件2起结案率达到100%,17个村实现了零信访,总体社会大局稳定。
粮食安全持续加压。压实班子成员联村、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责任,采用村集体代种、培育大户和家庭农场及合作社流转的方式,组建由农技人员、种粮大户、乡土人才技术专班,对生态米种植全过程进行指导跟踪。及时整改违规图斑21.4亩,严防耕地非粮化、非农化。
二、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在产业发展上还需持续发力。乡域经济发展受限,项目招引、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还需提速,全乡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的村只有一个,壮大村集体经济任务依然很重。二是在动能积蓄上还需再添干劲。农业机械化程度低,有限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绩效偏低,本地特色农产品品控和品牌力不强,科研平台、农创客等要素集聚还不够足、作用发挥还不够好。三是在基层治理上还需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乡村公路建设和农村医疗服务与群众的热切期盼还有差距。这些问题亟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守正创新、攻坚克难。
三、2024年工作思路
一是凝心聚力抓产业,打好转型升级“主动仗”,提升“经济指数”。认真贯彻中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优结构、强链条、促融合,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擎起支撑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依托优势资源,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结合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在原有的生态米、酸辣椒等特色品牌的示范带动下,积极培育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园、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畅通产销渠道,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聚力强势攻坚,大力推动项目建设。抓牢项目建设关键环节,咬定目标、压实责任,强化要素保障,主动破解难题,推动车坪抽水蓄能项目、温泉假日酒店等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形成更多实物量,为全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把握发展趋势,深化全域旅游工程。推动“全民参与、全产业链融合、全地域打造”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深入挖掘本土旅游文化资源,加快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旅游综合承载能力,吸引更多企业来参与全域旅游建设。
二是齐心协力抓建设,下好城乡融合“先手棋”,提升“美丽指数”。高质量完成城乡和村庄单元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绘好城乡发展“一张图”。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美丽乡村特色村项目建设,加快山上村“微改造、精提升”,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扮靓乡村面貌。
三是全心全力强自身,抓实提质增效“基本功”,提升“满意指数”。深入推进政治建设,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始终践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行政结果的满意度。坚决维护清廉形象,扎实推进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