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场土家族乡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沅陵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uanling.gov.cn 发布时间:2022-06-19 09:42

火场土家族乡位于沅陵县北部,西与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北和张家界市四都坪乡、双溪桥乡毗邻,距沅陵县城108公里。全乡总面积101.3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450米以上。全乡辖6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1737户,7318人,全乡土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是沅陵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

2022年是十九大的收官之年,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深入、扎实地把“五位一体”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等推进和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推动十九大完美收官,平稳过渡从十九大到二十大这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党建工作引领发展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发挥群众参与治理的主体作用,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组织完成2021年度支部书记“双述双评”,评比产生了一部分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建先进个人,发挥榜样作用。开展2021年度基层党组织生活会,进行了党员民主测评和群众满意度测评。统筹做好基层党组织整建提质、易地搬迁点强党建、村集体经济消薄攻坚行动。

(二)一三产业促进发展

目前,全乡已开发茶叶种植生产,中药材种植,生猪、山羊养殖,小水果,剁辣椒生产一条龙等产业。全面贯彻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的策略,培育优势产业。立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要求,打造茶叶、中药材、特色水果、蔬菜五大优势产业,每个村兴办1-2个特色产业园区,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收益”的历史性跨越。尤其是沅陵县正源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探索新发展承包经营模式,目前已开发林木1540亩,茶叶500亩,小水果30亩,农作物种植200亩以及黑猪养殖场400平方米。加强农业技术,与科技、农林、畜牧等部门联系,技术推广站进行了有机稻栽培技术;有机肥发酵制造技术;三大作物模式化栽培技术;辣椒栽培技术;中药材栽培技术;油菜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技术;新农药使用技术;优良品种介绍;微生物菌肥使用技术等。培训3场次,人员达136人次,发放农业科技材料1300余份。对农民在黄豆、玉米、瓜果、蔬菜等方面的改良、增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提高,

擦亮“土家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两张名片,先后打造了十里民俗风情花海长廊、百丈岩瀑布徒步休闲景区,提质改造中村至杨公潭村1.7公里环形游步道,兴建了土家文化博物馆和中村集镇炒砂路面建设,增强第三产业发展活力。特色民族乡的知名度、影响力随着乡村旅游热逐年提升。发展农村业余文艺队3支,确定和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项,2人被命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全乡建成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6个。

(三)各项工作保障发展

提升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农产品销售,促进稳岗就业。全乡6个村在脱贫攻坚期间成立的合作社发挥带头作用,和所有脱贫户、监测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产业发展享受项目分红。产业有发展,产品能销售。产品的助销是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提高收入的重要措施。今年我乡利用消费帮扶平台助力销售产品。同时利用走访,发动联系人、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后盾单位发动销售。销售茶叶、鸡、猪、剁椒等农产品,为农户们增收。积极开展就业推荐、培训和帮扶。通过就业手册的宣传、务工信息的推荐、入户走访的告知等手段,确保收入稳定。

全力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深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在农业面源污染整治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层层落实责任;各村召开养殖户座谈会10余次,在分析环境保护工作现状的同时,认真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增强大家对环保工作的认识,在全乡范围内开展环保巡查。对全乡畜禽养殖情况进行摸排。对全乡的养殖户进行调查,并登记在册,重点针对火场集镇、居民小区等禁养、限养区养殖户和养殖大户,详细了解养殖规模和粪便处理方式,严格控制养殖业排放污染。经调查,全乡畜禽养殖户1250户,其中生猪1160户。全乡生猪存栏量2160余头,50头以上的养殖户有6户。大力推广有机肥,积极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实施,鼓励和引导增施有机肥、缓释肥和有机复合肥等新型高效肥料,减少化肥使用污染。同时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的推广力度,规范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控制农药面源污染,降低农药成本和农药污染。

对标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政策,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切实将民政兜底、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好的惠民政策用到扶贫的“症结上”、用到“痛处上”,切实提升了群众认可度、获得感。集合一切力量,多措并举,全乡所有行政村道路实现村村通畅、组组通达;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管护机制完善,管护人员到位;村村实施农网改造,户户通了生产生活用电;实现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宽带组组联,贫困村4G网络全覆盖;各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做好基础系统维护。完成国家平台数据维护,在全国防返贫监测系统信息完成了脱贫户(540户1830人)、监测户(33户94人,其中未消除风险户14户32人,已消除风险19户62人)的信息采集和录入。继续完成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对全乡133户易地搬迁户的后续帮扶持续有效的开展,并定期更新数据资料。做好务工人员的月监测信息更新,在全国防返贫监测系统上及时更新脱贫户、监测户的务工人员信息。二是做好重点监测工作。做好省防返贫监测与帮扶平台的系统操作,培训了6个村居乡村振兴专干操作省防返贫监测与帮扶平台,及时对上级部门反馈的异常数据进行销号整改,目前总计核查消除风点预警335条,政策落实问题111条。多次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领域开展的专项排查行动。对全乡农户开展了对此“地毯式”排查,并重点筛查大病户、重残户、无劳动力、受灾户等,建立了整改台账,并联系各行业部门进行销号。做好困难农户的重点监测。对大病、重残、受灾等特殊情况的农户及时排查是否有致贫返贫风险,并建立问题清单交给饮水、教育、医疗、民政等相关行业部门,实施“动态清零”制度。对需要纳入监测户的困难农户做到了应纳尽纳,上半年纳入监测户4户14人,上半年消除风险监测户1户4人。

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坚决按照“一岗双责”和“三个必须”的原则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突出在重点行业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口把关,各负其责全面深化整治工作。全乡安全生产工作坚决杜绝重特大、较大生产经营性事故,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非生产经营性事故,坚决防止因自然灾害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力争各类事故零目标的实现。确保火场土家族乡的安全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全乡着重抓好道路交通安全、马路市场安全隐患整治、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液化气和燃油安全、建筑施工安全(农村自建房)和地灾点安全、消防安全(森林防灭火)、疫情防控、禁捕退捕、粮食生产、抛荒整治、食品药品安全、防溺水安全、防洪度汛安全和学校安全等重点领域综合治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上半年全乡开展了安全生产岁末年初“红袖章”敲门守护行动和“万人红袖章护航二十大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管控”行动及全乡各村房屋安全大排查行动。

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制定了2022年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计划,严格按照监管执法计划执行,对全乡监管企业进行了梳理,按照监督执法计划科学合理监管执法,既能避免重复执法,又能确保执法全覆盖,收到了良好的执法成效。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联合各相关站办所上半年在全乡开展了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液化气和燃油安全、建筑施工安全(农村自建房)和地灾点安全、消防安全(森林防灭火)、疫情防控、禁捕退捕、食品药品安全、防溺水安全、防洪度汛安全和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整治工作。

二、下半年工作改进方向

加强环境整治,促进生态改善。发挥秀丽火场的天然优势,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做到常抓不懈,持续发挥好火场土家族乡作为省级文明村镇的模范带头作用。一是建立“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党员联户、群众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将人居环境整治、规范村民建房、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强化“自我监督”“自我管理”作用,不断提高村民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二是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乡政府、村委会、村民三方参与的长效管控机制,完善保洁和垃圾清运机制、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门前三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机制,用制度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赋能”,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常治长效,助力生态振兴。

深耕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利用好红色火场的优势资源,助推全乡产旅融合发展。火场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沅陵区域的中心地区,是沅陵最早建立苏维埃政府的红色根据地,也是当年红二、六军团的主要活动地。要充分运用自身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传承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促进红色旅游与农业休闲旅游的有力衔接。对接张家界市旅游南线资源以及借母溪风景旅游区,计划建设好中村集镇至桃坪界公路的提质改造,把旅游业作为新的产业支点,坚持走好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助推文化振兴。

严格文明执法,严守法律底线。一是继续加强执法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多渠道、多种途径的进行宣传,使广大农户知晓综合执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百姓知法、懂法。二是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过程中的法律知识的应用。三是在贴近中心工作、服务全乡发展大局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措施,把各项执法工作引向深入。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围绕脱贫攻坚后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开展,坚决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绝不搞体外循环,也绝不搞一纳了之,做到数据动态更新。对已纳入监测未消除风险户,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县乡村三级力量,制定有针对性,有力度,有个性的帮扶政策,用心用情用力地为群众解决遇到的困难,为乡村振兴工作的下一步开展打好坚实基础。

                           火场土家族乡人民政府

                                2022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