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铺乡2024年工作总结
沅陵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uanli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1-20 10:59
楠木铺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人民,围绕县委“建设四个区、打造次中心、挺进三十强”的发展目标,凝心聚力,克难攻坚。
一年来,我乡先后经受住了3轮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和7轮强降雨过程,特别是“6·22”极端强降雨,我乡严防死守、团结一心、日夜奔波最前线,最后平稳度过汛期、雪期。在年底,耕地流出整治和医保收缴工作压头时,大家不辞辛劳、没有怨言,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乡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大,基础设施后劲增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进,防返贫监测工作成效明显;社会事业稳步推进,民生福祉得到夯实;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稳定日益巩固。实现了“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之年的各项指标。
(一)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一年来,我们紧扣乡域发展脉搏,立足资源优势,大胆探索、勇于革新,全力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在既有根基之上砥砺奋进,呈现出蓬勃向上、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2024年度,全乡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支出1106.18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35.85万元,占75.5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0万元,占0.13%;节能环保支出39.32万元,占3.55%;农林水支出229.61万元,占20.76%。
2024年,我乡固定资产投资入库入统3个项目,累计金额完成1.008亿,为全乡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项目招引成效显著,走访调研3家湘商企业,瞄准粤港澳“大湾区”等地,调研8家企业,洽谈合作意向,并签约1个招商项目,投资金额3000万元。为深入推进“湘商回归”,我乡走访5家企业,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寻求合作机会。春节期间,我乡召开“春暖湘商—创业沅陵”座谈会,会上建立楠木铺乡优秀儿女微信群,加深政企联络。
(二)基础设施不断增强。一年来,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汇聚多方资源,整合涉农项目,交通、水利、农田、环境整治、集镇等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实现全方位、多领域的突破式发展。交通建设方面:对塘边至菜缸溪、溶溪村、高坪村塘口至改溪坪公路、“楠-两”公路中楠木铺村堆上至鸡场路段累计整修2550余米,高坪村改溪坪组、码头组、茶秧坪组、黄腊溪村黄腊溪组组级公路累计硬化913余米。水利建设方面:楠木铺集镇供水提质改造工程投入20余万元,更换潜水泵2台,安装自来水智能化抽水消毒设备1套,更换主水管300余米,楠木铺村新建水渠3.7公里,有效灌溉面积500余亩,有效提升了居民用水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农田建设方面:今年3月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申请油菜病虫害无人机统防统治,惠及楠木铺村、溶溪村、高坪村共计900余亩耕地,与沅陵大曲酒厂合作种植高粱370.2亩,5月实地调查两河口村越北腹露蝗发生情况,及时开展统防统治作业150亩,确保蝗灾疫情不大面积暴发成灾,6月我乡选定溶溪村作为机插机抛试点村,完成机插机抛面积130亩,8月我乡申请水稻病虫害无人机统防统治,惠及楠木铺村、庙王山村、黄腊溪村、溶溪村、高坪村、常德湖村共计5000余亩耕地,一并防治福寿螺污染,已完成235亩耕地抛荒整治,耕地流出和耕地恢复共完成700余亩,全面落实了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工作。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完成建设沅陵县和美乡村——楠木铺村,以集镇中心作为重点打造示范带,楠木铺乡集镇怀化市人居环境挂牌督战乡镇顺利“摘帽”,高质量建成楠木铺村杨家组“美丽村寨”。
(三)脱贫成果全面巩固。聚焦“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工作主线,乡村振兴蹄疾步稳,全力以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乡脱贫人口共1012户3273人,今年全乡新增纳入防返贫动态监测户7户17人,完成监测户风险消除3户9人。督促驻村第一书记到岗履职,乡级干部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组建“联村领导十乡村两级干部+驻村工作队十帮扶联系人”的乡村两级作战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措施。实现了应纳尽纳,持续巩固“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成果,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政策,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四)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一年来,我乡以以效益为中心,以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加大农业产业上级资金支持力度,开拓多元化种养渠道,扩大种养规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养好“致富”生猪。高坪村柒星牧业有限公司推动高坪村以养殖猪项目对村集体进行“输血”,该项目总投资3000万,建设规模现有栏舍10栋,设计年出栏规模24000头。二是种好“道地”药材。我乡现种植中药材1800余亩,为沅陵县打造“沅陵黄柏”知名品牌添砖加瓦。三是育好“鲜醇”绿茶。聚焦深化茶产业品牌建设,依托现有茶厂,以碣滩茶品牌为主,着力打造提升全乡的茶产业。目前,我乡现有茶场面积共计1180亩,其中高坪“十八湾”茶场600余亩及向元绿200余亩、庙王山思源茶厂200余亩、常德湖100余亩、两河口80余亩。四是养好“生态”稻虾。今年沅陵县云尚专业种养合作社与我乡庙王山村生态循环种养一体基地项目利用原建设淡水塘山养殖罗氏虾72亩,总产量1.1万斤,年产值55万元。
(五)民生福祉暖心增进。一年来,我乡聚焦服务保障抓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多元发力推进社会就业。今年新增城镇劳动力27人,新增农村劳动力200人,设乡村公益性岗位76人,开展蔬菜育苗种菜工艺培训,吸引了全乡30余名农户参加。二是持之以恒解决群众愁盼。一年来,民政所累计走访困难群众400余人次,受益特殊困难群众500余人次,积极响应养老助餐需求,遵循“试点先行、逐步推开”工作思路,在两河口村试点“幸福食堂”,迈出乡村互助养老坚实一步。
(六)依法行政扎实推进。一年来,我乡积极开展依法行政工作,全力构建法治政府。抓实党委政府会议会前学法制度,每月在班子会开展学法一次以上,由乡领导按照各自分管领域涉及的法律知识轮流领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长效机制。我乡该做法作为先进经验得到了县司法局推介。
(七)社会事业继续进步。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一是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楠木铺村作为我乡2024年乡村治理示范村进行试点,由二十余名乡贤制定并修改村规民约,通过召开屋场会、党员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等,村民踊跃参与到幸福协会筹备中。目前楠木铺村幸福协会已成立登记,该村幸福资金捐赠大会成功举办,现场邀请社会各界贤达人士进行捐款累计达50余万元。幸福协会打造出了群众自治舞台,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和服务民生的生力军作用,有效结合“德治、法治、智治”,凝聚民心、汇集民智、汇聚民力。二是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我乡以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两个主体责任为主线,继续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2024年行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打非治违”行动、“敲门守护”百日行动,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深化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一年来,我乡排查出一般安全生产隐患64个,重大安全生产隐患23个,均已完成整改销号。乡应急办、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乡派出所、交警八中队等多部门进行联合执法行动15次;劝导和行动查获摩托车不戴头盔、无牌无证驾驶等行为200余起;查获酒驾6余起。三是多举发力平安建设入人心。在信访维稳工作方面,我乡积极落实重点人员“五包一”责任制,全年无一起赴省进京上访事件;在禁毒工作方面,我乡上半年开展全乡公职人员毛发检测,并落实社戒社康人员一年两检、戒断三年未复吸人员与社会面人员一年一检,打造“无毒”乡镇;在扫黑除恶工作方面,我乡持续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对宗族势力、黑恶势力露头就打;在反电诈工作方面,我乡由分管领导牵头,联合派出所、村支两委对涉电诈人员家属开展走访劝返工作,全年有主要领导参与的对涉电诈人员家属进行家访4次,并采取多种措施劝返涉电诈人员;在利剑护蕾工作方面,我乡到九校开展集中教育培训1次,并对红黄码重点女学生逐个进行走访,发放利剑护蕾宣传手册500余册。多举措并下,我乡平安建设工作连续三年获评市县两级“先进单位”。其他工作我乡也没有落下,如青年、民兵、武装、妇女、民政、国土、统计、经管、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我乡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以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审视当下,深刻认识到前进之路绝非坦途,仍有诸多矛盾与困难亟待攻克。一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待改善。对比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我乡整体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各类“疑难杂症”频现。就水利设施而言,部分灌溉渠道渗漏严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用水需求,每逢旱季,用水紧张的局面依旧严峻;就道路设施而言,楠-两公路提质改造任务依然艰巨,部分路面塌陷、错车道少、路面狭窄、临崖临水路段无护栏等;就农业设施而言,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艰巨,农田种植率不高,原有设施利用率低等情况。二是产业模式和产业结构亟须调整。一方面,产业模式依然呈现单一的态势,主要还是农业产业为主,规模性产业不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生猪养殖、水果种植、中药材种植还是处于最底端的种养和育苗阶段,产品附加值难以有效提升;另一方面,产业发展资金短缺,资金争取力度欠缺,使得项目推进缓慢、规模受限,村集体收入单一,具有不稳定性,农业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的能力处于低位。三是造血能力和项目资金扶持不足。由于村集体和村民自身经济较为薄弱,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与此同时,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带头人,导致我乡产业项目在起步阶段便先天不足,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四是中坚人才和后备力量储蓄稀少。乡村振兴,人才为要。各村乡村振兴所需专业人才匮乏,创业致富带头人数量少,难以发挥出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头雁效应,农业综合服务人才、产业管理人才不足,缺乏专业的支撑。总的来说,我们的工作与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我们务必高度警醒,勇于直面,全力以赴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