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溪铺镇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沅陵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uanling.gov.cn 发布时间:2022-07-12 11:46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精心指导下,麻溪铺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底线工作严防死守,重点工作争先创优”总要求。聚焦“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农业农村、民生改善、安全稳定”等方面,对标对表抓落实、结合实际造亮点,有力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协调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2022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党建引领,稳定基层组织“根基”。压实党建主体责任。坚持带头谋划基层党建工作,镇党委每月定期召开党建工作例会,总结本月及部署下月工作;坚持以“五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坚持带头履行“一岗双责”,组织集体谈心谈话3次;开展农村党员冬春训,压实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坚持“关键少数”带头,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6次;结合“五个到户”,每月定期召开问题化解会,提高乡村治理效能;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阵地,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组织机关全体干部开展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困难儿童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6次;加强对工作成效的宣传报道,上半年累计在省、市、县媒体上发稿近30篇。其中,人民日报《湖南探索乡村治理新途径——管理网格化 服务精细化》报道马家村成立“幸福基金会”的治理新模式。怀化日报《农资超市解民忧》报道千丘田村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建立全县首家村级农资超市。

(二)聚焦产业发展,打造乡村振兴“引擎”。借助乡村振兴项目支持,通过村集体经济“削薄”计划,对接全县“六百亿产业链”打造计划,积极发展了一批中药材、茶叶、高粱、毛竹种植等项目。目前,已完成2021年全镇中药材种植400亩,预计今年新增种植800亩。马家村中药材示范园进一步扩展业务范围,计划新建中药材加工厂500平方米,晾晒广场2000平方米,添置加工设备。2021年全镇共发展高粱种植600余亩,预计今年新增800余亩高粱种植。结合抛荒整治,将与沅陵大曲酒厂携手推进酒厂原材料供应种植示范镇建设。近期,319国道沿线茶旅融合产业项目落地,计划集中连片新开茶园450亩、新修3公里茶旅公路和3公里休闲观光游步道及附属设施。此外,山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环保改造和“氯氨法电解锌”生产工艺升级,目前产能已达2万吨,预计今年十月完成6万吨产能目标。

(三)聚焦人居环境,提升美丽乡村“颜值”。我镇主要从“抓日常评比、抓重点环节、造示范亮点、建考核机制”4个方面着手。通过每月开展村与村“打擂台”和整体排名的方式,找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以及各村整治成效的排名位置;抓重点环节促整体提升。拆除违章搭建十余处,清理“牛皮癣”、墙面广告四十余处,境内道路沿线违建违搭违画问题基本清理干净,集镇鸡鸭散养问题基本妥善解决;增设垃圾箱,增强垃圾收集和转运能力;累计组织干部群众及志愿者500余人次清理垃圾死角。严格对照人居环境“六无一全”要求,打造“美丽村寨”人居环境示范点。建立考核机制压实责任,通过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评比奖惩及积分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最美庭院”“美家美妇”等评比,严格落实奖惩,同时通过积分量化、“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励群众积极性。

(四)聚焦农业农村,守牢农村资源“底线”。多措并举守牢粮食生产底线。根据实际制定粮食生产计划,将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村组,落实到丘块,确保全镇2.2万亩粮食总面积稳产增收。同时,推广先进套种技术,制定自然灾害预案,利用无人机等先进设备进行病虫害防治。严管农村宅基地及设施农用地审批,大力推进耕地抛荒整治行动,目前,耕地抛荒整治已完成63.8亩年度恢复耕地任务。统筹做好动物重大疫情防控及退捕禁捕工作。持续开展禁捕退捕宣传,不定期在辖区内开展巡视巡察。

(五)聚焦防返贫监测,织牢民生保障“网底”。根据省、市、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突出问题整改动员部署会议安排,组织镇村两级所有党员干部、后盾单位人员深入到村组开展问题排查工作,逐户填写《突出问题入户摸排走访表》并核算收入。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化解问题、实行镇村两级联合会商机制、扎实开展常态化督导工作等方式,推动有效衔接工作提质增效、创先争优。截至6月30日,共计排查全镇农户5021户,19854人,其中脱贫户748户,2797人。监测户(含已消除风险)50户,148人。2022年新增识别纳入监测户22户76人;新增公益性岗位7个、帮扶车间2家;成功化解积案信访3件等,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六)聚焦安全稳定,筑牢平安建设“防线”。一是严守安全底线。持续开展“护航二十大,万人红袖章户户大排查”行动,实行“领导+党员干部+志愿者”的模式,以网格为单位划分责任区域,帮助百姓解决问题、排查隐患。强力开展非煤矿山领域“打非治违”行动,封堵废弃矿洞3个,建立常态化包保和巡察机制。在房屋建筑安全隐患大排查行动中,对全镇4251栋房屋进行逐一排查,拆除房屋25栋,坚持排查与整治工作整体推进,分批分类,边排查边整改。严格按照周排查月上报、重大节假日重点排查的安全排查防范制度,确保无安全事故,上半年共组织安全知识宣传培训3次,安全生产集中排查6次。二是严守疫情防控底线。在此轮防疫工作中,严格落实盯控监管措施,摸清重点人员情况,消除隐患盲区,织密“防控网”,联防联控效果取得实效。在筲箕湾高速路口疫情监测服务点,联合荔溪乡政府、县直部门、镇卫生院及志愿者共计100余人按照“三班倒”的方式24小时进行不间断值守,逐车逐人进行查验登记。三是严守信访维稳底线。镇、村两级积极开展信访“清零”行动。解决庄田村坳头组村民多年反映环境污染造成铅铬超标群体信访问题,稳控统招统分人员,村居自行处理化解信访案件49件,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同时,非法融资处置、禁毒铲毒、防溺水、反邪教、扫黑除恶等工作有序推进,维稳能力得到保障。群众安全感指数、治安满意度和群众安全感指数位居市县前列。四是严守防洪度汛底线。建立领导带班值班的防汛值班制度,坚持24小时值守,加强天气预报情况和防汛预警。全镇组建了103人的镇应急防洪抢险队伍,并成立23人党员先锋抢险突击队。10个村(社区)组各组建30人规模的村级应急队伍。安排专人定期对山塘水库进行巡察,按要求进行低水位或空腹运行。对排水沟进行彻底清理和疏通,保证排水畅通,对所辖公路桥梁进行全面排查,查出隐患及时进行整治。做到工作早部署、措施预案早制定、队伍物资早落实。

(七)聚焦作风整顿,激发干事创业“动力”。一是扎实开展“治庸治懒治散治乱 激励闯创干”作风整顿行动。严格对标自查问题,做到“三个结合”,针对发现的各类问题,坚持边整边改,即知即改,打通工作中的痛点和难点,持续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此次行动中,提拔重用4人,晋升职级5人,约谈3人,警示谈话3人,提醒谈话1人,通报批评2人。二是完善政府规章制度。修订《麻溪铺镇党委政府管理制度汇编》,对公务接待、公务用车根据实际情况与现行文件要求进行修改,规范干部职工日常管理与考核制度。三是落实村居季度考评制度。制订《麻溪铺镇2022年度村级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全面推行“村为主”考核管理机制,实行班子成员联村和干部驻村制度。对联村领导和驻村干部实行按季度考核,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今年来,我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我镇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受灾情影响严重。今年“6.3”洪灾中,麻溪铺镇境内短期内降雨量超200毫米,辖区内的房屋,农作物,道路和水利基础设施受灾严重,经济损失超过千万元。但因为受损程度严重,农田水利、防洪堤、滚水坝等基础设施恢复难度很大,资金上存在巨大的缺口。二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我镇经济体量较小,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后续乏力,受经济发展历史因素影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不完备,集聚效应不明显,当前政策支持力度有限,招商引资难度大,产业发展受限。三是项目资金保障不足。受涉农整合资金压缩影响,群众呼声较高的机耕道建设项目放缓,抛荒整治工作难度增大,守住粮食生产安全底线压力较大。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现代乡村”。持续推进耕地抛荒治理,鼓励土地流转,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业的优势效益和产品附加值;继续探索中药材基地建设;科学指导各村(社区)发展村集体经济,扶持农业种植大户,拓宽销售渠道,确保农民增收;搞好农业新技术推广培训、新品种引进等工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二)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着力绘就“美丽乡村”。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切实保护良好生态;持续开展人居环境评比活动,对环卫设施提质升级;加强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确保全面完成100口厕改任务。积极打造三个“美丽村寨”,顺利完成市挂牌督战村整治验收。

(三)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构建“平安乡村”。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积极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综治民调满意度;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突出抓好道路交通、消防、农村建房、防溺水等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坚决防范和遏制特重大事故发生,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稳定环境,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四)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着力建设“富裕乡村”。持续巩固中药材种植、茶叶、优质高粱等产业阶段性成果,引导企业与村集体加强交流与合作、协同发展;立足本地优势资源,积极招商引资,包装策划项目;持续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系列活动,注重“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建设“茶酒药锌”小镇为目标,盘活洪山界、沅水荔水、千亩茶园等现有旅游资源,打造“后花园”名片。

(五)积极回应民生关切,着力铸就“幸福乡村”。重点关注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回应群众关切,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用实际行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认真用好民政政策,为民生兜牢网底;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夯实为民服务基础;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