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强溪镇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沅陵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uanling.gov.cn 发布时间:2025-10-06 10:07

2025年,五强溪镇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学笃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党建引领、民生保障、安全稳定、绿色发展四大核心任务,以基层治理为主线、安全生产为红线、民生服务为底线;党建引领、项目支撑、机制创新、群众参与协同发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党建引领铸魂赋能,强化基层治理根基

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工作全程,推动党建与中心任务深度融合,让党建成为破解难题、凝聚合力的“红色引擎”,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与执行力。

(一)思想建设走深走实。扎实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上半年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次、党委会专题学习3次、干部职工大会集中学习2次;各党支部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40余场,班子成员讲授专题党课20堂,实现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通过警示教育查摆整改问题110项,持续巩固优良作风。

(二)履职清单明晰权责。成立党委书记牵头的履职清单专班,经“三上三下”征求意见,梳理形成乡镇“三张清单”:基本履职事项128项、配合履职事项115项、上级收回事项137项,初步构建边界清晰、运转高效的治理体系。

二、安全防线织密扎牢,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防汛抗旱、交通安全、建筑施工、燃气监管、社会治安为重点,全方位筑牢公共安全屏障。上半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群体性事件及恶性刑事案件,“平安五强溪”底色更浓。

(一)安全生产监管持续发力。镇安委会统筹推进安全监管,联合成员单位开展多领域排查:废弃矿硐(重点鑫瑞矿业)排查6次,道路、水上交通隐患分别排查5次、4次,在建工地(含农村自建房)排查8次,消防安全排查10次(覆盖集镇农贸市场、学校等场所),烟花爆竹经营点排查7次,危化品行业排查10次。联合县应急局执法大队检查5次,处理电气焊无证上岗1起。上半年排查隐患289个,县级79个全整改,镇级210个整改187个(完成率89%);“打非治违”立案22起、处罚22人,强力净化安全环境。

(二)防汛救灾科学高效。推行集镇防汛救灾网格化管理,落实“一链一图一表一网一队伍”机制:将1835户4987人按楼栋编号,划分25个大网格、64个小网格,设30个物资储备点、5个安置区、6条转移路线。依托“无人机+人工巡查”应对极端天气,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提前转移群众286人。完成9处河道图斑整治、33个非法钓鱼平台拆除;整修12座病险山塘、2座小⑵型水库,为5座山塘加装监测设备,全面提升防洪能力。

(三)道路(水上)交通执法有力。整合130余人组建劝导队伍,开展交通安全培训,在重点时段落实“七必上”原则,针对摩电不戴头盔、违法载人等行为劝导105次,教育群众3000余人次;开展联合执法15次,查处交通违法379起(含摩电违法280起)。对286只农用船只建立包保体系,每周巡查2次以上,开展驾驶员培训2次,严防超载、超龄驾驶等问题。

(四)城乡建设规范有序。完成危房改造23户(全通过县级验收),落实房屋修缮“微心愿”32户;为1475户脱贫户、监测户完成住房安全鉴定。受理农户建房申请104户,发放宅基地批准书101本;建立农村自建房“五级包保”体系,对66户在建农房月度巡查,下达整改通知48份(含停工整改3份),约谈工匠3人。

(五)平安建设精准有力。综治维稳深化“枫桥经验”,接待群众来访73次,交办事项40件,办结群众网投、市长热线投诉50件;化解矛盾纠纷53件(含3起重大难点纠纷),信访件办结率98.6%。社会治安推进“利剑护蕾·雷霆行动”,整治校园周边20余次;禁毒检测94人次,办理涉毒案件3件。行政执法开展251次,出动人员500余人次,举报回应率、办案率均100%,立案14起、处罚10次,收缴罚款2.08万元。

(六)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修订完善乡镇总体及专项应急预案,建镇级应急队1支(20人)、村级19支(240人);开展镇级消防、防汛地灾、森林防灭火演练共7次,村居演练50余次。承办县级防汛应急演练现场会(1200人参与),19个村居同步开展演练24场次,全链条检验应急响应能力。

三、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成就幸福生活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医疗、养老、就业、教育等领域,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社会保障应保尽保。完成医保参保1.89万人(参保率94.38%),为186名特困人员、285名重度残疾人全额代缴保费,为679名低保对象等群体减免50%保费;发放医疗救助材料9份。养老待遇资格认证5710人(认证率全县前列),为446名困难群体代缴养老保险。发放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助金32.04万元(覆盖720人);为45名残疾人换证办证,上门服务15次,协助12人申请辅助器具,为560人发放“两项补贴”100.32万元。

(二)就业帮扶托底有力。动态摸排脱贫户、监测户务工情况,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87个(发补贴86.2万元),安置退捕渔民到城镇公益性岗位2人(发工资3万余元);扶持5家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67人,发放外出务工交通补贴54.03万元(惠及1509人)。

(三)教育卫生协同发展。春季“雨露计划”资助113人(16.95万元);春季教育资助483人(33.62万元)。落实残疾儿童多元安置,开展防溺水治理(设警示牌50余块、配救援设施、聘巡查员5名)。完成3494名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家庭医生签约1.77万人,五类慢性病签约794人;为1210人发放独生子女奖励扶助金148.67万元,审核通过育儿补贴400人(申请407人)

(四)文化惠民深入人心。送电影下乡30余场,组织文体活动20余场,建成19个村级百姓大舞台(配设备百余套);镇图书馆、农家书屋每周开放超72小时,群众参与文体活动超3000人次。组建81支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含65名镇级、756名村级志愿者),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解决难题120余件。

(五)饮水安全全面保障。开展饮水安全专项行动,排查15个村、4个社区供水工程及水源地,发现问题23个(保障2300余人饮水安全);开展水质检测4次,更换老化管网8000米,设水源地防护设施。编制季节性缺水应急预案,建移动送水点、组应急队伍,增购输水管材。

(六)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发放辰投碣滩茶业分红6.24万元,为安置点配消防设备;落实“微菜园”及环卫服务,完善胡家育安置点设施;加强政策宣传,提升居民归属感。

四、产业振兴蓄势赋能,强力推进乡村振兴

全镇现有脱贫户1302户4151人、监测户173户455人(未消除风险45户108人、已消除128户347人)。围绕“农业稳基、文旅融合、集体增收”,培育特色产业激发内生动力。

(一)粮食生产稳中有增。推进土地延包(覆盖19个村、5458户,签约5407份,网签率99.05%),落实耕地保护:种水稻1.98万亩、油菜1.5万亩、玉米大豆复合种植0.67万亩,整治抛荒地75亩、治理受污染耕地1340.95亩。

(二)集体经济多点开花。指导各村发展特色产业:唐家坪村扩种富硒水稻、瓦窑坪村种猕猴桃、荷花坡村种黄柏中药材,大洞溪等村入股新能源项目,麻伊伏等村盘活资产发展租赁经济;推进王子山林场1000亩油茶项目,处置集体林木资产。

(三)文旅融合初见成效。依托五强溪水库、夸父山资源,打造“沅水画廊”线路,举办“最美库区”摄影大赛、柑橘采摘节。完成3个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修复古建筑2处;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862户农户户均增收。

五、生态保护纵深推进,坚决守护绿色发展道路

坚持生态优先,统筹污染防治、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让绿水青山成为五强溪亮丽名片。

(一)林业资源管护加强。选聘(续聘)71名生态护林员,贴森林防灭火标语4800余张,核发农业生产性用火许可证45份(申请53份)。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36份、林地审批13起,调解林地纠纷5起、查处非法占用案件4起。实施森林抚育2000亩,义务植树1.1万株,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8.6%;兑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资金453.31万元。

(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推进“厕所革命”(改卫生厕所40户),开展垃圾分类试点(配垃圾桶1200个、清运车8辆,保洁覆盖率100%),创建2个和美乡村示范村。整治S318、S241沿线(换标语114处),清理卫生死角、拆空心房9栋、复绿闲置地(种草皮2000㎡),集镇增垃圾桶100个、硬化公共停车坪1800㎡;清理坝前垃圾约2.3万方。

(三)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开展沅水流域整治:排查入河排污口13个(整改4项),查处非法捕捞4起、违规垂钓7起(教育24人);关禁养区养殖场2家,建粪污利用设施5处。空气质量优良率超95%,水环境达Ⅲ类标准。9处图斑全整改验收,实现“一斑一档、全程可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