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强溪镇2023年度工作总结

沅陵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uanling.gov.cn 发布时间:2023-12-15 14:35

2023年以来,五强溪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建设四个区,打造次中心,挺进三十强”发展战略,突出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党建、纪检、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真抓实干,争先创优,取得显著成效,现将2023年度工作汇报如下:

 一、注重统揽协调,强化党建引领

(一)贯穿一条主线强思想。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全面落实党员教育培训,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学习研究10余次,以乡镇党校为支撑,开展党员二十大精神集中培训6次,为党员分发二十大报告和各类学习资料1000余册。2月份顺利完成党员冬春训工作,1056名党员做到全覆盖,4月份组织19个村居党(总)支部书记顺利参加全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7月份开展“七一”党员培训,10月至次年1月间,有序开展“落实主题教育、推进党员轮训”工作。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加强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公示公开的落实监督,推动“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学习身边榜样”等活动落地,全镇党支部组织重走长征路、学雷锋服务、义务植树等特色主题党日活动110余次。落实大兴调查研究工作,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和省委、市委、县委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制定《五强溪镇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实施方案》。各站办所每周提供不少于3条调研问题信息线索,党建办汇总梳理,围绕推进党员走访,为群众“献一策、办一事、解一难”,累计为民献策办事解难超200余人次。

(二)联村共建谋深走实。一是积极创建“五美村部”,推进基层党建示范带。以牛狮坪村为中心,围绕周边麻伊伏社区、五强溪社区布局,积极推进打造“党建+产业发展”示范带,推进蔬菜大棚基地、紫薯种植基地规划,建设唐家坪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示范点,打造柳林汊村“美丽团寨”,从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环境宜居三个方面彰显“五美村部”和党建示范带亮点。二是依法依规做好村民代表工作。加强村党(总)支部领导,推进“村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落实“三长制”,全镇共选出91名片长、241名组长、587名邻长,联系全镇6760户村民,充分发挥上传下达、反映诉求、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等方面作用,运用“四方会诊、三计化解”机制,已帮助化解实际问题70余个。三是严管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顺利完成县第一轮驻村工作服期满考核任务,新一轮5支驻村工作队交接,稳步推进驻村工作队开展重点任务。严格落实了考勤、请销假、工作报告和考核、公示、通报制度。每月定期组织驻村工作队集中开会,交流工作经验,相互审查规范各类台账,规范驻村日志填写。四是强化村支两委管理。对村班子进行了1次届中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问题,鼓励村两委干事创业,加强管理监督。每村动态储备了3名以上的后备干部人选,村干部出现空缺时及时补齐,现补选村支部委员1名、调整村党支部书记3名,切实推进村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五是加强在两新组织中党的建设工作。切实深化“党建引领、助力千企”行动,全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覆盖新增企业3家,指派3名党建指导员。创新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的有效载体,探索完善党组织和企业管理层共同学习。

(三)作风管理从严从实。开展“三整顿两提升”常态化干部作风建设专项活动。坚持严管就是厚爱,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盯项目协调服务、违规吃喝、安全生产、生态环保、营商环境等“重要节点”“关键少数”与“重点岗位”,将日常作风督查与作风建设相结合,对辖区内机关单位、食堂、村(居)委会开展明察暗访专项督查5次,在国家规定的节假日重要节点开展集中廉政谈话7次。共牵头自办案件1件,县纪委转办1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人,党内警告处分1人,批评教育8人,提醒谈话2人,通报批评 8人。坚持能上能下用人机制,创新落实“竞聘上岗、择优上岗”制度,通过动员报名、双向选择、党委政府议定、结果公示等环节,选拔任用10名青年干部成为站所负责人,实现中层青年干部比例达62.5%,调动任用10名干部,为干事创业提供了具体化、可落实的制度保障。

二、锚定发展任务,推动经济增长。

今年我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放缓,2023年1-11月,全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06.7万元,为预算的74.32%,财政收入非税占比明显下降,年初来非税收入仅为93.47万元。严格预算支出管理,大力压缩“三公”经费。在支出管理中,突出重点重心,保工资、保稳定、保民生、促发展,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的若干举措的要求,搞好资金调度,分轻重缓急拨付资金,压缩一般性支出及“三公”经费成效显著,其中“三公”经费支出38.42万元,占预算73.88%,镇公用经费减少21.5% 。确保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的同时也集中了财力支持我镇乡村振兴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等,有力地推动了我镇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一)聚力乡村振兴,筑牢“三农”基础。

1、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政治责任和民生工程。常态化开展监测预警和动态管理,建立了有效衔接工作机制。2023年1月-12月,我镇共核实处理省平台风险预警信息63条,结合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等行动,地毯式排查农户6350户20634人。对1716户5393人十二类重点对象“一户一画像”,把基本情况“画清”、把收支细节“画透”、把主要困难“画准”。截至2023年12月,我镇2023年共识别纳入监测户22户63人,做到早发现,早帮扶。对于识别纳入的监测户,镇党委政府10天内安排好有帮扶能力结对帮扶责任人,全面分析监测对象家庭情况,根据其致贫返贫风险,全面落实了开发式帮扶措施以促进增收。通过应帮尽帮,今年共取消风险4户10人,做到应消尽消,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2、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教育保障持续巩固。深入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不失学辍学。2023年春季教育资助学生474人280187.5元。2023年春季雨露计划资助共申报129人次193500元,2023年秋季雨露计划资助共申报144人次216000元。二是基本医疗保障持续巩固。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我镇完成脱贫户监测户四类慢病人员签约649人次,其中高血压签约448人次,糖尿病签约133人次,重性精神病签约73人次,肺结核签约4人。我镇2023年监测户脱贫户农合参保率100%,脱贫人口参保费用按政策标准补贴到位率达100%。三是住房安全保障持续巩固。列入2022年危房改造1户,维修加固已竣工,验收合格,补助资金拨付到位。对全镇1320户脱贫户、142户监测户住房进行了安全鉴定,全部下发了《农房危险性鉴定表》,推进农村“空心房”专项整治工作,共摸底93栋,目前已经全部拆除。四是饮水安全保障持续巩固。建立供水保障管护机制,全镇19个村居均安全饮水到家到户,水质均经过检测符合饮用水标准。对正在使用的农村供水工程,各村居均建立日常管护机制,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五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持续巩固。全镇共有易地搬迁户178户,其中分散安置143户,牛狮坪村胡家育集中安置30户,太安社区集中安置5户。2022年所有易地搬迁户的不动产权证已全部办理,胡家育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持续做好分散安置户自建房扩建手续办理工作。

3、壮大产业助力振兴。镇党委认真研究落实县委指导意见,年初统筹规划,一村一策制定方案,联村领导包村负责,每月核查村集体经济入账情况,依据收入目标完成情况表彰或约谈联村领导和村支部书记。打造特色产业,稳步推进牛狮坪村葡萄园种植和冷链冻库租赁、唐家坪村富硒水稻规模种植,推进“飞地经济+村村联合+大户联营”发展模式,指导瓦窑坪村与辰塘溪村共同新开发黄精种植基地500余亩。本年度2个村(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14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探索在山区片部分村发展楠竹或中药材产业,盘活利用闲置撂荒土地。截至今年12月,我镇共计新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06笔511.3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切实加强脱贫户监测户庭院经济奖补政策的宣传和申报工作,积极鼓励引导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地就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增收渠道,已发放庭院经济奖补资金12万元。

(二)提高生活品质,共创美好环境。

1、抓好流域生态治理。“河长制”各级河长常态化巡河,及时组织开展河道及沿岸清“四乱”行动,加强水库、堰塘、湿地等生态节点保护,持续开展沅江二级支流天然水域的退捕禁捕工作,设置宣传牌30余块,联合执法部门打击了一部分非法电鱼的渔民,收缴非法捕捞渔网、渔具20余件,劝阻非法钓鱼80余人次,放生非法捕捞野生河鱼50余斤。压紧压实林长、生态护林员职责,紧盯灾害防控,提升管护能力。目前全镇已经全面完成复耕任务3400.52亩。完成落实水稻生产1.9万亩、玉米大豆复合种植0.47万亩,其他旱杂粮1.381万亩,粮食面积达3.3万亩。持续巩固“土地非农化、非粮化及撂荒地”整治成效,守牢发展底线。

2、共创乡村宜居环境。落实“门前三包”,农户宅前屋后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对农村垃圾,广泛发动群众科学分类、源头减量、回收利用,增强群众责任意识,让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让“村庄清洁日”成为常态。全面完成2023年我镇260口户厕改造任务,三是打造标杆示范引领。完成2023年2个美丽村寨示范创建和600户美丽庭院创建验收工作,大力支持唐家坪村按照党建引领、群众主体、数字赋能、协会管理的总体要求,推行"一约三会"乡村治理模式示范创建。达到了以点带面的示范带动作用,群众建设美好庭院积极性,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舒适感。

3、始终保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强化工作部署,今年以来,镇党政班子会研究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7次,组织召开全镇安全生产例会9次,安全生产部署会2次,推进会2次。强化应急救援,全年镇、村应急处置森林山火、道路疏通、农村民房火灾、应急抗旱送水等任务40余次,出动工具装备300余台件,组织参加应急处置力量约800余人次;同时组织以应急救援、地震灾害防治、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灾情报送等相关业务培训5次,受训人数300余人次。强化安全宣传,共开展“五进”安全知识宣讲活动20余场次,开展主题宣传活动6次,全镇利用微信工作群宣传2000余次、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3000余次、“村村通”广播宣传5000余次、县乡村三级宣传标语200余条、宣传专栏30余个、墙体彩绘标语19条、共印发宣传手册资料4000余份,组织干部教育学习300余人。强化隐患排查,截至9月底,全镇排查治理各类隐患86个,道路安全隐患28处,基础设施隐患32处,消防安全24处,重点部位隐患2处。强化执法处置,联合应急、派出所、城管执法大队、海事等部门共开展10次安全生产联合排查行动,共排查商户264家,排查违规销售烟花鞭炮6家,收缴烟花鞭炮40余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3人。全镇城建监督检查记录400余份,发现非法违法行为56起,立案调查1起,责令停产整顿2起;自开展“戴帽工程、超限工程、重点车辆”专项整治以来,共出动人员150余人次,出动车辆40余次,劝导驾驶人600余次,签订《安全驾乘承诺书》400余份;查处超载车辆10余台,查扣无证无牌车辆73台,查处酒驾43起,查处流动治超32起、非法营运32起。 

(三)补齐短板弱项,回应群众期盼。

1、夯实民生之本。我镇2023年养老保险缴费6303人,1766810元,截至现在已做养老认证5595人。完成185个一、二级残人员全额代缴(100元),完成401人部分金额的代缴,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保障,减轻了部分家庭负担。完成医保参保缴费人数20549人,其中享受政府全额资助人员455人。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保应保尽保、积极推进。

2、保障民生之需。坚持动态摸排脱贫户监测户务工数据,深入了解务工人员结构和就业需求,通过线上线下,及时对接本地企业、合作社等用工需求,安排公益性岗位,常态化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截至2023年12月,吸纳脱贫户(含监测户)就业16人。对37人进行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对象)外出务工交通补助共计13000元,鼓励其外出务工。全镇脱贫户监测户务工人数共2152人,确保务工规模总体稳定。全年已安排护林员71人,为187个脱贫人口监测人口提供乡村公益性岗位,解决其就业难问题,增加收入。开展两癌筛查活动,全镇共筛查了862人。

3、纾解民生之困。一是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截至12月份,全镇城市低保97户120人,新增2户2人,取消4户4人;农村低保359户623人,新增36户36人,取消12户12人,调档5户;城市特困5户5人;农村特困186户186人,新增8人,取消6人,集中供养15人;其中全护理4人,半护理11人;孤儿1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人;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对象232人,发放救助资金25.7万元,全年共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685.4万元,使困难群众能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基本生活有保障。二是全力做好退役军人优待抚恤工作。走访慰问重点优抚及部分生活困难退役军人共46人次,发放慰问资金23000元,退役军人新农合参保及门诊补贴返还工作,返还补贴资金28705元。三是加强老年优待和留守儿童关爱,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全镇80岁以上高龄老人675名,其中100岁2人,发放高龄老人补助金34.22万元。五是进一步强化残疾人保障权利。完成残疾人到期换证、办证152人,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开展送货上门服务8次。目前全镇共有1326名残疾人(持证899人、过期未换证175人、注销252人),发放各类残疾人辅助器具31件,残疾人“两项补贴”补助646人,发放补贴资金72.8万元,申报残疾人产业示范户1户;0-6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2人;带领特困残疾人办证5人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打赢安全生产翻身仗。加大监督巡查力度。继续加大对各行业领域监督巡查力度,至少保证每月对各行业领域有2次现场监督巡查,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对有重大问题领域企业下发督办函,确保全镇不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二)全面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落细各项精准措施,强弱补短,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持续做好防返贫监测工作。做好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突出问题整改工作,进一步加大公路、饮水、危改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教育、医疗领域的公共服务水平及保障能力。继续推动村集体产业发展,健全产业发展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业收益。

(三)重点推进产业项目,寻求招商引资新突破。加强闲置国有资产整合,有效提升土地利用价值,进一步支持五强溪电厂、中金鑫瑞、特种纸厂等规模企业发展。突出抓好茶叶、楠竹资源优势,整合政策措施,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精心打造茶叶、旅游、楠竹加工产业,积极对接上下游及周边县市区旅游资源点,主动打包捆绑式融入周边文旅、茶旅、农旅、景旅领域产业体系。积极与上级单位领导、五凌电力对接,推动五强溪集镇大桥项目落地,解决集镇沿河两岸交通问题,成为经济腾飞助推器。继续推进老旧城区改造和集镇亮化美化,提升集镇品质。

(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切实保护良好生态;持续开展人居环境评比活动,对环卫设施提质升级;加强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建设,高质量完成“美丽村寨”建设,同时确保年度厕改任务完成并通过验收。

(五)强化平安建设创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积极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综治民调满意度,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稳定环境,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五强溪镇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