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县文旅广体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沅陵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uanling.gov.cn 发布时间:2022-06-22 11:31
2022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闭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阔步新征程、喜迎二十大”的主题,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现将今年的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相关制度。制定了《沅陵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2022年沅陵县文化和旅游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实施方案》,公布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地方标准、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建立健全了本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二)加快基础设施短板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县级公共文化设施“四馆一中心”项目建设,由县委宣传部部长牵头负责县“四馆一中心”项目建设,目前项目已完成了项目立项、选址、用地规划及测绘等工作。4月份申报资金80万元,实施了沅陵乡愁体验馆项目建设,完成了展馆的布置,展现了我县传统文化及易扶搬迁成果,目前已经能够实现对外开放。申报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一般项目)及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项目三个:沅陵县传统龙舟赛事活动项目、沅陵县博物馆数字化项目、沅陵县官庄镇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活动广场维修项目。
(三)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力度,县图书馆、文化馆、21个乡镇(2个便民服务中心)及403个村(社区)公共文化场地提供免费开放服务,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资源、组织架构等方面的优势,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融合,深入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服务活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于旅游宣传研学活动相融合,实现公共文化机构与旅游服务设施资源优势互补、共建共享。
(四)实施文化振兴,打造特色文化品牌。5月份下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镇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绩考核通知》,制定了考核细则,完善了对乡镇文化站及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为实现文化振兴提供制度保障。精选两个典型案例荐申报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借母溪《狃子花开》实景剧、沅陵县太安社区。这两个典型案例充分展示了我县乡村文化振兴的成果,对推动我县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启动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县申报成功2023年怀化市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5月19日举行了庆祝第12个旅游日暨承办2023年市旅发大会启动仪式文艺晚会。举全县之力,汇全县之智,全力以赴办好2023年市旅发大会。
(五)切实抓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送戏下乡·演艺惠民” “戏曲进乡村”、非遗进校园、送书下乡等文化下基层活动,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4月13日在县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在沅陵太安社区举办了沅陵县2022年“三下乡”启动仪式。制定了《开展2022年沅陵县“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送戏下乡、戏曲进乡村进校园惠民演出活动的通知》文件下发到各乡镇,到目前为止共送戏30多场次。
(六)推进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积极组织“最美潇湘文化阵地”“乡镇文化站示范点”和“文旅驿站”的创建申报,完善基础设施,争创1-2个“最美潇湘文化阵地”和“文旅驿站”,创建2个示范乡镇。开展“最美潇湘文化阵地” “乡镇示范点”和“文旅驿站”创建工作县级初选,最终遴选上报市局最美潇湘文化阵地4个:沅陵县官庄镇、沅陵县官庄镇界亭驿村、太安社区、七家坪镇伍家社区;乡镇示范点2个:借母溪乡文化站、五强溪镇文化站;文旅驿站优秀志愿服务项目1个:沅陵茶文化博物馆志愿服务项目。
(七)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实施“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选派23名专业文化人才补齐乡镇文化人才短板。要求乡镇及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配置文化专干,增强基层文化服务能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培训项目,定期组织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专业人员培训,举办音乐、舞蹈、合唱、非遗、广场舞等免费培训班,加强乡村文化骨干、文艺团体思想和业务培训。
(八)着力打造艺术精品。
围绕“阔步新征程 喜迎二十大”主题,创作反映和谐社会、乡村振兴、清廉文化等题材的音乐作品《出水莲》及小品《法不容情》参加怀化市清廉文化舞台作品线上展播评比活动。
一是文学、影视类:由文化馆戴小雨创作,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潇湘第二影业有限公司出品,在沅陵全域拍摄的电影《狃花女》启动全国首映,5月12-13日在沅陵举行首映仪式和专家研讨会;今年计划创作两部电影:剧本《新芙蓉镇》剧本创作已完成,《爱情密码》剧本大纲已完成。二是音乐类:文化馆田华云计划与著名词作家张名河、肖正民合作创作一组与沅陵山水人文有关的组歌,张民河创作的《我的沅陵》《美丽中的美丽》《美丽神奇的沅陵》;肖正民创作的《借母溪》《胡家溪边》《沅水谣 》《辰龙关放歌》《桃林小桃红》《我掉进你的美中》(歌词创作已完成),并在湖南省专业音乐期刊上公开发表一个专栏,宣传推介沅陵,助力文化旅游。三是舞蹈类:一是打磨少儿舞蹈《小小旱龙船》冲击全国第十九届群星奖,成功入围十九届群星奖复赛,由省艺术馆牵头5月13-14日在长沙拍摄视频报送文化和旅游部。二是根据沅水号子元素创作少儿舞蹈《摇橹声声》。县民间音乐戏剧传承中心复排大戏辰河高腔《挡夏》。创作了一部反映乡村振兴题材的小品《准备节目》。
(九)推进全县文化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县图书馆购置数字化借阅设备,满足读者数字化阅读的需求;县文化馆做好微信公众号等数字资源建设。
二、旅游上半年工作
(一)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努力提升沅陵旅游目的地知名度
1、开展以“新春登二酉,山水入画来”为主题的春节七天乐活动;
2、对接红网怀化站、动力传媒等媒体在借母溪、酉水流域、辰龙关等县内重点旅游景区拍摄宣传片,宣传沅陵旅游产品;
3、在长沙地铁1、3、5号线站台投放沅陵旅游宣传广告;
4、组织参加在洪江区“健康湖南暨5.19活动启动仪式”,在胡家溪土家民俗风情文化古寨、借母溪保子洞等景区认真开展5.19中国旅游日活动;
5、认真策划、积极准备怀化市六月中旬即将举办的“千里江山 ‘湘’ ‘惠’怀化”2022怀化市夏季旅游产品(长沙)发布会。
(二)加强合作,引客入沅,复苏沅陵旅游市场
1、开通长株潭片区及周边省份沅陵旅游专线合作协议,促成县旅投公司与湖南省中旅环球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签订送客入沅战略合作协议;
2、开通张家界及全国至沅陵旅游专线合作协议,促成县旅投公司与张家界风景在线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签订送客入沅战略合作协议;
3、开通怀化、湘西片区及西部省份至沅陵旅游专线合作协议,促成县旅投公司与湖南怀化湘运五溪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送客入沅战略合作协议。
(三)开展景区提质工作
加强旅游行业指导工作,认真开展旅游景区提质工作。我县借母溪景区经第三方评选,被评为2022年第一季度怀化市十佳旅游景区;官庄镇桃花山庄投入大量资金,对山庄接待设施进行提质改造,将以新的面貌迎接游客,给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四)加强旅游新业态培育
1、指导借母溪清韵庄园积极申报湖南省五星级旅游民宿,基础工作已基本到位;
2、指导城南维也纳国际酒店(沅陵汽车站店)积极申报三星级旅游饭店工作。
3、指导凉水井镇钦军山水庄园发展乡村旅游。
(五)认真开展旅游行业纾困工作
帮助县内旅行社返还旅游质量保证金工作已经完成,到位资金32万元。
(六)认真开展旅游行业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
(七)加强旅游行业安全工作监管
1、配合县消防部门,开展旅游行业消防安全大排查、大管控;
2、配合县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旅游行业特种设备隐患排查;
3、组织相关旅游行业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4、加强旅游行业汛期安全工作。
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工作
(一)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基本情况
经过三次全国性的文物普查确认,我县共有登记在册的地上、地下的各级文保单位(点)共计120多处。其中全国重文保单位4处(12个点)、省级文保单位12处,市、县级文保单位24处,各类文物保护点52处。涵盖了古建筑、古遗址、桥梁、古墓群、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地等类型。县博物馆有各类馆藏文物1万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1件(套)、二级文物44件(套)、三级文物522件(套)等。2012年,我县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县共有19个村落被列入第四、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阳明书院”(虎溪书院),被国内部分专家学者确认为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心学”的首发之地。目前,沅陵已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湘鄂渝黔革命根据地规范范围振兴发展规划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片区县;红军长征片区红二方面军片区县等。2021年11月,沅陵县被省文物局列为全省35个文物大县之一。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基本情况
经多年努力工作,截止到今年5月底,我县现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2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4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14项、县级非遗保护项目17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4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21人。
二、文物工作开展情况
(一)确定任务清单,全面推进我县文物保护管理利用工
作。今年3月,我县主要领导带领宣传、文化、文物相关负责人专程赴省文旅厅、省文物局、省考古所就我县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进行了专题汇报。根据省文旅厅、文物局、考古所等领导指示,并在其高度重视下,就全县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共计11个项目,
目前落实情况为:
1、县财政解决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00万元;
2、县财政设立文物保护专项经费100万元,专门用于全县各级文保单位的日常性保养、安全巡查、基层文物保护员工资、资料整理、野外调查和文物征集等工作,并已列入年度县财政预算;
3、国保单位龙兴讲寺的消防安全提质改造工程正在有序进行。已完成了工程总量的百分之八十;
4、县保单位“二酉藏书洞”--碑刻保护已完成并验收、县保单位“鹤鸣山文庙”修缮工程已启动;
5、县保单位“红二、六军团进袭沅陵县城指挥部旧址一一王家大院”是我县重点建设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之一,前期修缮工程已基本完工,等待陈展展厅布置工程启动;
6、省保单位“黔王宫保护维修设计方案”已通过省文物局专家评审完成经费预算,等待完成县级财评工作,进入项目招投标工作;
7、省保单位“虎溪书院”(阳明书院)考古调查已完成,书院的保护修缮设计方案,已报省文物局文保中心评审通过并完成经费预算,并等待完成县级财评工作,进入项目招投标工作;
8、省保单位“红二·六军团突破沅水封锁线旧址群--卫生部旧址修缮”工程,已报省文物局文保中心评审通过并完成经费预算;
9、龙兴讲寺游客中心提质改造工程已完成设计并通过,6月进入施工阶段;
10、县保单位“龙兴讲寺-增补点火神庙修缮”工程,已报省文物局文保中心评审,等待经费预算;
11、47军军部旧址(30、31号)修缮工程进入现场勘探测绘数据;
(二)文物保护管理及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上半年以来,按照省、市文物局的安排部署,我局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和《实施细则》,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在优化文物工作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加大保护力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了使《文物保护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县制订了详细的文物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计划,组织了多次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文博干部职工的法律水平和执法能力。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坚持开展文物法律法规的社会宣传活动。以文艺演出的形式,举办了文物保护宣传“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增强了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长期的宣传教育活动,广大干部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并对全县文物保护员进行了一次业务培训。
二是加大革命文物安全保护力度。在对全县各级文保单位竖立保护标志的基础上,悬挂了文物安全责任公示牌;加大文物安全巡查、检查力度,县执法大队与县非遗中心(博物馆)专业人员紧密配合,多次对全县文物点进行巡查,对巡查中发现各类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消除不安全因素;对中国传统村落中的文保单位的保护维修项目进行巡查;为了对全县基建工地的管控,在县政务中心设立了“湖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提前制止了文物遗址毁坏事件发生;将50余件馆藏一、二、三级丝绸文物送至省博物馆进行专业技术保护,确保了我县重要馆藏文物的安全;征集了各类革命文物150余件等。
三是强化了对全县各级文保单位的保护管理力度。特别是国保单位龙兴讲寺,坚持每年对全馆在岗人员,进行两次以上的消防安全培训;在以人防为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物防、技防设施的作用,对国保单位龙兴寺的消防系统,进行全面提质升级改造的同时,确定了监控、报警、消防等设备由专人负责管理,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科学的预案预警机制。同时,为了使文物安全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坚持实行安全责任制,切实做好防火、防盗、防破坏工作。在馆藏文物方面坚持人防、技防并重的原则,一方面加大技防设施投入,另一方面坚持不懈的检查馆藏文物安全,对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和处理。对县博物馆、文物库房报警监控设备进行了维修调试;
三、非遗工作开展情况
一直以来,沅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充分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整体推进,全面启动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工作,进展顺利,成果喜人。
(一)非遗数字化记录工程开展情况。
经初步调查,我们目前基本已摸清了《沅陵辰州傩戏》国家级项目的分布、价值、现状等情况。现有队伍4支,已形成资料2支,已建档的沅陵辰州傩戏传承人25名,已形成资料11名。省级项目《沅陵山歌》《二酉藏书洞的传说》传承谱系都建档在案,脉络清楚。尤其是《沅陵山歌》成立了山歌协会发展在册会员300名,长期开展活动。《二酉藏书洞的传说》旅游开发与利用如火如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关怀下,今年,我县增加了2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6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二)非遗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积极参加湖南省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组织的相关工作安排,组织了我县市级非遗保护项目《辰州傩面具雕刻》参与到扶贫就业工坊,组织市级非遗保护项目《沅陵晒腩肉》参加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湖南日报业集团组织的“消费扶贫、爱心助农”活动等。
(三)非遗业务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县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沅陵山歌》,县非遗保护中心组织了沅陵城区和七甲坪镇沅陵山歌培训班,学员达到了300多人。
(四)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民众非遗保护意识
结合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非遗相关知识,倡导非遗融入生活、服务社会;宣传展示近年来保护传承沅陵非遗的重要成果和优秀实践案例,研讨交流保护经验和保护措施。
(五)非遗展示推广及旅游融合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共计组织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山歌传承人进校园社区传承和保护演出达40多场次:5月12日组织非遗传承人走进凉水井镇开展非遗宣传活动;6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
(六)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
今年5月,由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辰州剪纸传承人成立并举办的“沅陵县辰州剪纸艺术协会”成立仪式暨。到目前为止,我县共建立傩文化保护基地2个,原生态民歌保护基地2个,民歌传承保护基地5个和民间音乐传承保护基地1个。
四 、当前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及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物保护利用及管理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博场馆建设问题。沅陵县是湖南省有名的文物大县。文物保护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和利用。沅陵县博物馆里有各类馆藏文物一万余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文物就有100多件。特别是“虎溪山1号汉墓”和“元代夫妇合葬墓”的出土,填补了国家田野考古中的数十项空白,曾经一度震惊全国。但数十年来,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直被锁闭在文物库房内,不能与世人见面,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闲置和浪费。沅陵县的博物馆建设势在必行。
2、专业人员严重短缺问题。沅陵县博物馆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并以后,实际仍然担着全县的各级文保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还添加了一项全县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工作量和工作面大大增加了,但业务人员确并没有增加。若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工作上的顾此失彼。
3、文博经费严重不足问题。沅陵县是文物大县,文物大县就意味着文物保护点多、面宽任务繁重。由于历史原因,沅陵县博物馆现有的18名工作人员中,就有自收自支人员10人之多。众所周知,博物馆应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科研单位,而非营利性单位。如不能保障经费,将无法引进相关业务人才,文博事业也将得不到顺利展开。
(二)非遗保护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和难点问题。
当前,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面临着种种挑战,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沅陵县委县政府虽大力支持,投入一定的资金,对“辰州傩戏”“沅陵山歌”等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进行挖掘、整理、保护,但仍然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
1、“辰州傩戏”等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同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主要依附于民俗活动,存在着群众性、自发性和业余性的特点,由于种种原因,传承群体的发展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2、大多数传承人年事已高,传承过程力不从心。青年人则因心静不下来,加上要掌握技艺的方法有一定的难度,而不愿意学。虽然在培养年轻一代方面不遗余力,但想主动前来求学的仍不多。
3、缺乏资金,影响了对全县“非遗”,尤其是对项目进行全面的挖掘、深入地研究、系统地整理,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逐渐被湮没。
4、是未能实行生产性保护,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虽然越来越受到更多人重视,但是缺乏领军人物进行资源开发利用,实行生产性保护,走产业化道路,因而保护工作缺乏内在动力,步伐前进不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