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县农业局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沅陵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uanling.gov.cn 发布时间:2019-02-15 09:00

2018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围绕脱贫攻坚战略目标,在确保粮油安全的基础上,突出发展以碣滩茶为主导的农业特色产业。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品牌建设为抓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的,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2018年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37亿元,比上年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27元,比上年增长11%。

一、全面完成中心工作任务

(一)狠抓农业生产,确保基础稳固

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计划。2018年粮食播种面积72万亩,其中水稻稳定在41万亩。预计全县粮食总产23.65万吨;油料作物总产2.6万吨。全年出栏生猪35万头;出栏肉牛1.4万头;出栏山羊10.3万只。家禽饲养量达705万羽,出笼385万羽,禽蛋产量达6000吨。全年水产品起水量达2.48万吨,产值3.95亿元。

(二)发展特色产业,确保农民增收

2018年,全县年产干茶1万吨,综合产值12亿元。有茶企、茶叶合作社120多家,涉茶人口达8万余人,带动7200余户脱贫,人年均收入4300元,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县脱贫攻坚的主导特色产业。一是基地面积不断扩大。茶叶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其中茶园可采摘面积达12万亩,丰产茶园达8万亩。二是加工能力不断提升。现已建成清洁化、智能化生产线 9条,名优茶生产线达67条,普通大宗茶生产线35条。基本完成了辰州碣滩茶业产业园、凤娇碣滩茶业产业园和6个茶叶加工聚集区项目建设。三是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全市统一了“碣滩茶”品牌,有32家企业授权使用碣滩茶商标,建成“潇湘+碣滩茶+企业商标”多级商标体系。2018年,经第三方品牌价值评估,碣滩茶品牌价值为18.96亿元,全国排名第33位。四是市场营销逐步拓展。在县内建成了茶叶批发专业市场,在全国各地开设“碣滩茶”大茶网体验店300多家。今年10月,在北京与哈沙萨斯坦、俄罗斯、挪威3国贸易代表举行了碣滩茶亚欧洽谈会,达成一项国际贸易合作框架协议。

(三)培育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条

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39家,总产值达4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9家,总产值达27亿元。全县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3家,总产值达15亿元。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73家,家庭农场109家。

(四)推进项目创建,确保持续发展

2018年,成功申报了农业农村部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 (特色旱杂粮模式)项目;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我县被评为湖南茶业“千亿产业十强县”、“中国茶叶百强县”,“碣滩茶”被评为“湖南十大名茶”;借母溪村成功申报湖南省休闲农业示范村镇;“辰龙关”、“晚晴山庄”成功申报五星级休闲农庄;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农村部茶叶高产高效创建、省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省级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等项目。着力打造陈家滩休闲渔业特色小镇,陈家滩乡入选了“中国休闲渔业旅游魅力乡镇”。

(五)夯实发展基础,确保发展水平

1、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在沅陵县马底驿乡喜眉村开展了水稻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推广示范品种4个;在全县推广“稻+”综合种养模式5000亩,其中在楠木铺乡楠木铺村建设示范基地100亩推广“稻+蟹” 种养模式;在全县推广再生稻种植面积300亩,其中在官庄镇马家坪村开心水稻种植家庭农场建立示范基地100亩。全年组织全县农技人员及科技示范主体观摩基地达500人次;开展农民田间学校20期、培训人员达400人次。与长沙县农业局一起在14个乡镇开展了14期蜜蜂养殖培训班,培训养殖户1000多人次。专项招募4名农技推广人员4人,开展蔬菜、茶叶、水产、生猪种养殖技术指导。

2、加强植物疫病防控。一是争取了省植保专项资金52万元,开展了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柑橘砂皮病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等项目。二是采取“外引内扶”的方法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业务。我县的统防统治面积已达9.11万亩,开展飞防作业面积0.45万亩。三是重点防控柑橘黄龙病。严打无证经营柑橘柚子苗木行为,查扣销毁无证柑橘苗400余株,处罚无证苗木经营2人;组织人员深入肖家桥、沅陵镇、太常、盘古等柑橘主产区进行了普查;在柑橘主产区肖家桥乡全家坪村创办1个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区面积500亩。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自2017年开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以来,全面完全成了检测中心的硬件建设,农产品检测资格双认证顺利通过,全年开展共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5000余批次,创建工作正有序推进。二是农产品专项抽检深入开展。2018年茶叶抽检35批次,覆盖19家重点茶叶企业与生产基地;水稻重金属监测抽检样品31批次,覆盖18个重点监测乡镇。三是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不断完善。已完成9个种植业农业生产技术规程的制订,其中碣滩茶1个、杂交中稻(湘米工程)1 个、双低油菜品种1个、蔬菜品种5个、水果2个。

4、加强耕地质量和肥料管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今年对全县21个乡镇(2个便民服务中心),共369个行政村或居委会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工作,完成农户覆盖10万户,落实了15个整村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村建设任务,完成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60万亩,覆盖水稻、玉米、油菜、蔬菜、茶叶等5个我县主要农作物。其中水稻技术应用面积30万亩,玉米11万亩,油菜14万亩,蔬菜3万亩,茶叶2万亩。土壤采样与测试。全年共采集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土样10个,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土样55个,绿肥示范基地土样30个,农户种植园区个性化土样31个,增减挂钩项目新增补充耕地土样39个,共计165个。

5.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一是成立了沅陵县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推进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农环站,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局农环站站长担任,全面负责农业污染源普查的日常工作。二是编制了《沅陵县第二次农业污染源经费预算方案》和《沅陵县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为全面完成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任务打下了一定的工作基础。三是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县级普查指导员已参加了五批次的省、市培训学习,培训15人次,全县已举办乡镇普查员培训班三期,共培训140人次。印刷培训资料200余份,发放宣传用品150多份。四是完成了农业污染源清查、入户调查、数据采集、录入和上报工作任务。经乡镇清查统计并上报,全县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180户,养殖专业户671户,猪、牛、鸡散养户117972户。

(六)强化社会治理,确保农村稳定

1、开展了“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全县共核查塑料大棚2617个,面积1007.1亩,其他养鸡、养猪等设施大棚132个,面积368.11亩。共清理排查出9处违法违规疑似“大棚房”问题,已全面整改到位。

2、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成效明显。成功化解了”农口四员一生”等重大信访问题,切实维护了大局的稳定。用心开展信访工作,全年共办结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各5件,办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13件,办结率达到100%。   

3、安全生产工作有序推进。明确安全生产责任。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总体要求,明确职责范围,形成责任层层分解,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按照“一单四制”的要求落实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销号责任。确保了全年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4、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力度。结合综治工作,重点加强了对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共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执法车(船)辆148台次,开展了农资、渔政、农机等专项整治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能够用上放心的农资。全年立案查处农资违法行为7件,处罚金额4万余元,对维护我县农村稳定作出了贡献。

(七)整治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1、示范创建工作有序推进。2018年,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示范建设任务141个,其中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2个,特色村寨23个,精品示范村58个,一般示范村60个。截至目前,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项目全部完成,官庄镇界亭驿村通过了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授牌验收,119个市级创建任务基本完成,示范创建进展顺利。

2、实现农村常态化保洁全覆盖。全县各村都配备了保洁设施和保洁员,其中集镇保洁员271人、村级保洁员1849人,并与公益岗位、扶贫特岗、护林员、小组长统筹安排,配备比例按人口达到或超过1:500。建设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86处,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71处,畜禽养殖治理设施30套。

3、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成功举办了碣滩茶文化旅游节和首届辰龙关摄影大赛;完成25个秀美村庄建设;创建明溪口“鲜花小镇”;火场乡桃坪界村入围湖南省第四届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七甲坪镇金承乾入选湖南省首届“最美新乡贤”评选。结合“空心房”整治,完成了“空心村”调研和农村危房改造3465户任务;完成了全国农村人居环境信息系统录入和全省农村户厕核查摸底。

二、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一)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自开展产业扶贫工作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结合过往产业扶贫奖补工作经验,为更加全面、精准地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奖补工作,于2018年10月又出台了《沅陵县农业产业扶贫奖补暂行办法》(沅办发〔2018〕45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发展种养产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进行奖补。农业产业的奖补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新型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2018年共发放产业扶贫奖补资金1489万元(含对新型经营业主体的奖补),涉及贫困户15802户。

(二)加大产业资金投入

全年共整合各类资金4.3亿元用于精准扶贫。其中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517万元(湘财预[2018]42号740万元,湘财预[2018]70号1480万元,湘财预[2017]182号5577万元,市级专项1310万元,长沙县对口帮扶410万元),用于产业扶贫6465万元(省重点产业项目1000万元,省、市工作队安排产业项目1000万元,兑现2017、2018年农业产业扶贫奖补资金2100万元,长沙县对口项目410万元,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纪要安排1155万元,凤娇碣滩800万元),占比达67.9%。

(三)产业帮扶全覆盖

全县23家省市龙头企业和673家种养专业合作社,对153个贫困村和233个有贫困人口的村实现了全覆盖;26266户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通过各种途径得到了产业资金扶持及建立利益联结关系。基本实现了贫困村村村建社,贫困户户户入社的目标。

(四)重点产业项目带动

认真组织实施了省级农业重点产业扶贫项目。项目分别涉及:生猪养殖、稻田综合种养、蛋鸡养殖、野猪繁殖、苦荞、茶叶种植。整个项目省级财政投资10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4600万元,分别由沅陵县五丰生态种养合作社等8家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完成,预计可带动贫困户1140户,3765人。

三、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一)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活动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和有效推进,局党组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长及局属场、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学习活动领导小组,确保了学习活动扎实、深入、有效推进。

2、制定学习制度。按照“每周一学”的制度,采用学习、研讨、微党课、培训等多种学习方式,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并撰写学习笔记及心得体会。

3、学习活动多样。策划组织了“五个一”活动(“上好一次党课、学习研讨一遍党章、参观一次党史展览、瞻仰一次革命遗址或烈士陵园、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推进学习落地生根。全年3次邀请专家和领导上党课;6次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收看《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大会》

(二)重点抓好“关键少数”,牢牢守住廉洁防线

一是局党组与局党组班子成员和股室长签订了党风廉政责任状。二是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党组书记为专题报告等活动,强化了干部职工廉洁奉公和尚廉守信意识。三是通过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对机关各股室的廉政建设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培育壮大基层组织

一是选举出了新一届的农口战线党委、3个党总支、2个机关党委和28个党支部。二是从严从实开好了民主生活会,会上班子成员虽然“红了脸”、“出了汗”,但增强了局党组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全年完成预备党员转正1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名。四是全年安排党建工作经费28万元用于开展工作,还圆满完成了今年党费收缴任务。五是10月18日顺利通过了市委组织部对我局党建工作的检查。

(四)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有关规定,选优配强中层骨干和局属二级机构负责人,为“三农”服务队伍提供新鲜血液。2018年,我局共调整和选拔正股级干部12名,副股级干部5名,免职股级干部5名,调整岗位7名,为推动我县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四、2019年工作打算

2019年,我局将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深刻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牢牢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绿色生态”为主方向,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形成"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大力推进产业扶贫。积极进行模式创新,全面对标省、市、县考核标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速度,全面推动和完善“五个一批”工作进展,实现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目标,达到户户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依托我局技术优势,加大贫困村和贫困户技术培训力度。

2、狠抓重大项目推进。做好重大项目策划、储备、遴选、招商、落地和建设,引导高优农业、品牌农业、绿色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向园区集聚,推进产业园区以高优农作物产业为主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围绕特色农业产业,编制农业招商项目,积极参与各类招商推介活动,确保完成年度招商引资任务。

4、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代耕代种、农机、植保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引导鼓励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力争全年新增家庭农场20家、合作社40个。

5、持久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力量匹配、业务规范、服务有力”的乡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农产品“准出”制度的实施和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构建农资经营市场新秩序,保障全县农业生产安全和消费安全。

6、大力推进党的建设。坚持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理论学习常态化,“三会一课”制度化,党组理论中心学习经常化。做到勤学习、勤思考,把政策方针学习和具体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