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县林业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沅陵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uanli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7-18 14:18
2025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林业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沅陵县林业局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生态强县”战略目标,扎实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一)强化队伍建设,锻造林业铁军。深化作风建设,通过专题学习、警示教育等形式,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纪律意识与规矩意识;压实党建与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扎实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活动,积极争创先锋模范支部。依托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持续提升领导班子政治素养与决策能力;开展多维度业务培训,围绕林业政策法规、专业技能等内容组织专题学习,全面提升干部职工履职能力;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做好驻村帮扶工作,推动帮扶村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完善与人居环境优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二)深化林长制改革,提升管护效能。完成1279名护林员续聘及1-2月工资发放,其中县财政筹措资金400余万元,续聘330名护林员。制定《生态护林员管理办法》,强化护林员保障措施,为全县1279名一线护林员统一定制服装和购买保险,提升护林队伍规范化水平。发放450份林长令,优化巡护点位设置,深化县、乡、村三级林长责任体系,推动林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有效提升林业资源管护效能。
(三)推进依法行政,优化法治环境。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林业法律法规宣传活动,营造全民知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严格执法监管,上半年开展检疫执法65次,对34家木材加工厂进行全面检查,对查获的松材成品、半成品、松原木等违规木材依法依规全部烧毁,形成强大震慑。高效办理各类林业证件723件,办结率达100%,切实保障群众和企业合法权益。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按时完成信用承诺、行政处罚公示及信用修复等工作,构建起林业领域信用监管新格局。
二、生态建设成果斐然
(一)筑牢资源培育根基,提升生态质量。高质量完成第二轮退耕还林落地上图数据复核及地类精准认定工作,针对森林资源营造审计发现的问题图斑,建立台账、逐项整改,确保生态建设质量过硬。顺利通过武陵山-雪峰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2022—2023年度)竣工验收,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启动2024年度“双重项目”,预计十二月底完成任务。大力推进高速、国省道沿线裸露山地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有效提升道路沿线生态景观风貌。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完成义务植树149.6万株,尽责率达92.8%,全面完成2019—2023年国土绿化落地上图,为科学谋划后续绿化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二)激活产业发展动能,推动经济增长。一是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新建1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建成多个示范基地与种苗基地,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发展。“沅陵黄柏”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积极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钩藤基地获“三无一全”认证。与广西全晶药业达成中药材初加工及仓储物流合作意向,计划7月底签约,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二是油茶产业蓬勃发展。全面完成2024年度油茶新造11000亩、低产林改造15000亩任务,创新采用林电合作、护林员包干、疫木区域开发等六种模式,确保任务高效推进,目前项目已进入竣工验收阶段。科学谋划2025年工作,完成多地近6000亩新造和5000亩低改规划布局。建成沙金滩400亩、桐木溪500多亩高标准油茶示范园,打造沙金滩300亩油茶+野菊花等多个复合经营试点基地,全面启动示范项目建设任务。落实50公里林电共建规划,全方位推动油茶产业全链条发展。三是竹产业发展蓄势待发。协助完成竹产业“三产融合”专项债项目申报,积极协调竹产业加工基地落地生产及原材料基地流转,完成竹产业项目申报工作,全力协助九通公司加工基地建设,为竹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四是聚焦林下经济发展。将林下经济发展纳入核心工作范畴,结合林场资源优势与区域经济特点,邀请林业专家、产业学者及市场调研机构联合编制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林下经济模式,打造“沅陵林下经济”区域公共品牌,推动林下经济成为林业产业新的增长极。
三、生态保护力度加大
(一)织密森林防火网络,严防森林火灾。充分运用铁塔视联、无人机巡查等现代科技手段,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火情监测网络,实现火情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组织全县389个涉林村居及4个森林经营单位开展防火演练,有效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清明端午期间,组织干部职工60余人下沉乡镇,通过发放1.5万份宣传资料、建设20块防火宣传牌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森林防火氛围。完成85.96公里林火阻隔系统补苗工作,加快推进官庄镇防火道建设,进一步筑牢森林火灾防控物理屏障。
(二)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保障生产安全。开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30余次,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建立清单、限时整改,整改到位率达100%,切实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在节假日等重点时段,派驻24人次值守凤凰山森林公园,全力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精心组织“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举办专题培训等形式,强化林工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走深走实。
(三)筑牢病虫害防治防线,守护森林健康。实施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控策略,采取人工清理、无人机飞防等多种手段,除治枯死木9200株,开展5000亩松褐天牛飞机防治作业,有效遏制病虫害蔓延态势。加强对马尾松毛虫、黄脊竹蝗等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网格化监测体系,牢牢守住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关口。
(四)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对省级下发的涉及5个自然保护地的47条问题线索进行全面深入核查处理,确保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组织开展152人次中华秋沙鸭越冬巡护和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活动,完成全县古树名木补充调查及数据纠偏,制定完善应急处置预案,为珍稀物种保驾护航。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执法行动,查处2起涉野生动植物案件,救护放生野生动物5只,有力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四、林业改革深入推进
(一)深化林改创新突破,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推行“一站式、全程代理服务”模式,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林业服务。大力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成功推动油茶精深加工项目投产,延伸林业产业链条。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明确林地经营权流转登记流程,完成新确权22宗、流转38宗等多项林权登记工作。创新推出“惠林贷”金融产品,促成五强溪林场10000亩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质押贷款400万元用于油茶开发,有效破解林业融资难题。建立健全护林员管理新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管护制度体系,实现林长巡林和护林员巡山常态化。联合财政部门完成政策性农业保险问题整改工作,追回违规资金264.0913万元,切实维护财政资金安全。
(二)推动生态资源转化,探索发展新径。一是创新林权担保模式。探索“银行+党组织+合作社+林农”林权担保模式,全县累计林权抵押贷款面积达8.6万亩,贷款金额1.69亿元,有效带动林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引导培育184家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林业适度规模经营。二是打造生态价值转化样板。在全国储备林政策调整期,率先开展收储试点,创新“意愿优先、分类施策”模式,完成6200亩林权流转合同签订并启动不动产登记过户。组建专项工作组,完成17.5万亩林地调查评估,建立政企联动机制,激发基层参与积极性。通过数字化台账、标准化流程、规模化经营和多部门协同监管,保障项目推进。在省局支持下,打通碳汇产品全流程交易链条,加速生态价值转化。三是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正式启动“生态银行”试点工作,通过整合优化碎片化森林资源,探索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
五、存在问题
(一)底线工作压力过大。沅陵县山多林广,森林覆盖率高,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各类有害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加之部分地区监测手段有限、防治力量不足,使得有害生物的扩散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严重威胁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二)潜力发掘稍显不足。林下经济发展动能不足,一方面,多部门协同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尚未健全,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与统筹规划,导致林下经济发展在政策支持、资源配置、技术指导等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另一方面,对林下经济的市场调研不够深入,未能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产业发展模式较为单一,产品附加值低,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效率较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
(三)基层人员力量不足。局机关工作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对数字化、智能化系统操作及管理能力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难以适应林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导致部分工作推进滞后。
(四)创新思维有待加强。一是在国储林和碳汇领域创新思维相对欠缺。对政策的理解和运用不够深入,未能充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索创新建设模式和运营机制,项目推进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二是在碳汇资源开发、项目设计、交易机制等方面缺乏创新举措,尚未形成有效的碳汇产业发展路径,落后于部分先进地区,错失了一些发展机遇。
沅陵县林业局
2025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