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县2023年财政工作总结

沅陵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uanling.gov.cn 发布时间:2023-12-27 15:15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全县财政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兜牢“三保”底线,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力以赴组织收入。截至10月31日,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74亿元,同比增加1.25亿元、增长11.87%,欠调整预算收入序时进度2.26亿元,其中税收完成8.1亿元,同比增加7137万元、增长9.66%,超调整预算收入序时进度7627万元,非税完成3.64亿元,同比增加5322万元、增长17.12%。完成基金收入5.58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5.37亿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2154万元。预计到12月31日,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4亿元,同比增长12.66%,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8.48亿元,同比增长16.9%。

(二)精打细算保障支出。截至10月31日,完成公共财政支出46.88亿元,同比增加5.49亿元、增长13.26%,欠调整预算支出序时进度5.36亿元。其中工资性支出11.61亿元,同比增加7504万元,增长6.91%;本级公用经费支出19.48亿元,同比增加4.02亿元,增长26.02%(其中公务费支出1.24亿元,同比减少2.75亿元,下降68.92%,本级专项支出18.24亿元,增加6.77亿元,增长59.07%);上级专项资金支出15.79亿元,同比减少7155万元,下降4.75%。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21亿元,同比减少5.82亿元,下降44.6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5.06亿元,同比减少6.69亿元,下降56.95%。预计到12月31日,公共财政支出55.06亿元,同比增加4.19亿元、增长8.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6.15亿元,同比减少1.7亿元,下降9.7%。

(三)尽力而为改善民生。一是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截至10月底,全县月人均养老保障水平已达到128.89元(含基础养老金118元),年内将提高到每人每月141.36元;引导被征地农民参保,2023年参保人员1213人,发放参保补贴3083万元,累计参保人员5115人,发放参保补贴11386万元。二是促进医卫事业发展,基本医保制度参保人数达到52.88万人,综合参保率达到常住人口102.01%;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2023年人均89元,比上年提高6%,服务项目扩大为12类48项;加大村卫生室建设投入力度,村均6000元,村级卫生室运行经费总投入达221万元。三是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2023年全县共投保水稻面积30.18万亩、油菜面积8万亩、玉米面积5.1万亩、公益林面积223.33万亩、商品林面积388万亩、农房12.42万户等,保费总额6413.5万元,其中县级财政配套保费补贴资金1953.5万元,农户自负保费1897.8万元。

(四)坚守底线防范风险。争取新增一般政府债券资金2.49亿元,同比增加3800万元,发行专项债券资金7.49亿元,同比增加800万元,用于沅陵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扩建、沅陵县易地搬迁太安农业产业园建设等7个项目建设,有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瞄准“2023年度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通过积极争取,沅陵县获得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组织相关债务单位编制“一债一策”细化偿债安排,逐笔提前6个月预警、提前3个月调度、提前1个月落实还本付息资金来源。截至10月31日,我县政府债务余额为69.66亿元,未超出省财政厅下达的政府债务限额。三类债务还本付息8.83亿元(本金6.33亿元,利息2.5亿元),其中财政偿还3.83亿元,辰投偿还5亿元。化解存量债务5.8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7.24%,达到序时进度。据测算,我县综合债务率估算为174%,债务风险等级为“风险提示地区”,风险总体可控。

(五)落实落细财会监督。一是开展“三湘护农”行动。认真开展“三湘护农”“五子”问题监督“百日行动”,全面清理整治惠民惠农补贴“一卡通”问题,补发各类惠农补贴127.13万元,涉及5451户农户;追回各类惠农补贴263.69万元,其中农业类补贴42.62万元、林业类补贴150.40万元、移民类补贴8.38万元、民政类补贴40.64万元、其他类补贴21.65万元。二是做实会计基础工作。完成了全县215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编制报告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规范了内部控制,有效地堵住漏洞,防止各种舞弊和腐败发生。三是常规开展政府采购监督。截至10月底,共备案政府采购项目250个(其中45个项目还没开标),采购预算金额3.54亿元,实现政府采购规模(合同金额)3.44亿元。四是抓实政府投资项目评审。截至10月底,完成财政投资评审项目199个,评审总金额达9.75亿元,净审减金额0.96亿元,审减率达8.98%。

二、《政府工作报告》分解任务完成情况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解文件,由县财政局牵头落实的任务共有4项,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地方税收收入增长8.5%。截至10月31日,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74亿元,同比增加1.25亿元、增长11.8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8.1亿元,同比增加7137万元、增长9.66%。预计到12月31日,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4亿元,同比增长12.6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0.38亿元,同比增长8.5%。

(二)抢抓机遇,全年融资30亿元以上。截至10月31日,已到位各类融资23.63亿元,预计到12月31日,融资30亿元以上。

(三)加快辰发控股集团市场化转型,积极盘活闲置国有“三资”。截至10月31日,盘活土地、河道砂石、粮食仓储等闲置国有资产资源,实现收益12.11亿元,入库7.8亿元。整合乡镇供水和粮食仓库资产项目,向银行融资3.2亿元。推进智慧停车场、建筑垃圾消纳场2个特许经营权项目,可实现财政收入2.55亿元,已入库1.65亿元。处置闲置、低效资产,入库收益0.29亿元。

(四)切实加强债务管理,有序化解债务存量,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截至10月31日,累计存量债务化解5.8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7.24%。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原因

当前,我县财政运行存在四大突出风险,亟须引起足够警惕。

(一)收入严重不足风险。主要原因是供给侧改革进展滞后,导致各类产能相对过剩,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巨大,一直在低位徘徊。类似我县这样的内陆山区大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实际增速超低,低速发展的经济无力支撑财政收入高增速的需求。截至10月31日,我县地方财政收入虽然完成11.74亿元,但实际上,这其中有8.7亿元是“机遇性收入”,不可持续,也不可比。

(二)欠拨上级资金风险。主要原因,一是历年实际的本级收入严重不足,而本级支出却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本级收入不足以支持本级支出,只能周转使用上级资金,导致上级资金被欠拨。二是上级项目多需本级配套,而县本级根本无力配套,但为了顺利实施上级项目,只能借用上级资金乙填补上级项目甲的本级配套,多项目多轮次拆借,周转使用,致使上级资金被欠拨。据统计,截至10月31日,已累计欠拨上级资金达50余亿(时点数据),涉及专项债券、保障性安居工程、移民后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救助、义务教育、中央预算内基建、公路建设、涉农整合、林业补贴等资金。

(三)政府性基金缺口风险。截至10月31日,政府性基金支出7.21亿元,而同期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5.58亿元,形成政府性基金预算缺口1.63亿元,预计后续4个月还需从政府性基金中刚性支出至少7.78亿元,预计基金收支缺口扩大到7.81亿元。严重影响公共财政预算执行保障,同时,也会加大我县政府债务率。

(四)政府债务增长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项债券实际支付率较低,2020年以来,我县共发行专项债券项目19个,发行金额249200万元,资金已出库123000万元,实际使用资金90623万元,仅占发行金额的36.4%。

四、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有利方面。一是经济形势整体好转。从后期收入走势看,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将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重要支撑。二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中央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提高赤字率,增加专项债券规模,完善税费支持政策,转移支付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并更多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为我县争取上级支持、稳定财政运行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土地财源有所作为。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市场方面的提法出现微妙变化,为我县大力发展房地产提供了活力。下半年,我县也将强力推进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等土地财源建设行动,为财政收入稳增长增添了活力。

——不利方面。一是增收根基不牢固。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内需不足”,同时承认经济恢复是“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县域经济发展面临多重困难。中央继续完善减税降费措施,将造成部分政策性减收。房地产市场短时内难以全面复苏,对我县土地财源收入影响较大。二是挖潜空间在缩小。经过多年的挖潜,易清欠的都清欠了,好盘活的都盘活了,一次性增收的空间不断缩小。三是收支矛盾更突出。全县可统筹使用的财力基本没有增加。与此同时,基础设施补短板、园区建设、乡村振兴等各种发展性支出刚性增长,养老、教育、医疗等民生支出需要继续加强保障,政府债务还本付息仍在高峰期,财政收支紧张状态仍将持续。

五、2024年财政工作思路

(一)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一是支持做大做强“县域六大临港产业”,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植产业财源。二是立足县域资源禀赋,结合怀化国际陆港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招商引资,引进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涵养新兴财源。三是强力推进土地财源和闲置国有资产资源盘活变现,将资源转变为财源,特别是土地财源,要重点推进增减挂钩指标交易和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四是健全完善财政与税务等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做好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监测分析,规范和强化收入征管措施,确保财政收入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严格管控财政支出。将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嵌入进预算编制程序,严格审核部门预算“款级”支出科目,特别是办公费、印刷费、会议费和“三公”经费等行政运行支出。清理长期固化和非急需的项目支出,核减绩效不高、推进不力的项目支出。优先保障“三保”、偿债、应急等刚性支出,重点保障各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等资金需求。强化存量资金支出结构调整与新增预算安排挂钩,加大财政资金与非财政拨款资金统筹,加强跨部门、跨领域资金整合,确保当期可承受、长期可持续、整体能平衡。

(三)切实改善民生福祉。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用好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促进返乡农民工等就业创业。健全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围绕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通过资金和政策支持引导各阶段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民生保障,加强对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支持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不断织密扎牢民生兜底安全网。

(四)密切防范财政风险。全面压实债务管控主体责任,及时分解下达年度目标任务,严肃政府债务管理违规行为追责问责。抓实政府隐性债务化解,遏增量、化存量。管好用好债券资金,加强债券资金安排前期审核把关,着力发挥拉动投资作用。全面落实覆盖预算编制、标识管理、资金调度、执行监控、财力支撑的“三保”支出“封闭式、全链条、全方位”管理体系,实施“三保”支出全流程管理。坚持“三保”支出优先,逐项足额编制“三保”预算,不留财力缺口。提升库款保障能力和财政性资金调度能力,精准计划月度用款,加强库款动态调控。建立健全财会监督机制,加大财会监督力度。加强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配合做好各项巡视巡察、审计检查,补足薄弱环节,严肃财经纪律。

(五)着力提升资金绩效。健全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机制,完善重大政策、项目绩效评估,健全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将全面绩效管理融入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全过程。深入推进全过程绩效管理,加强绩效目标审核,强化目标引领约束和评估论证,做实绩效运行监控,提升绩效评价质量,健全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强化全过程绩效结果应用,确保每一笔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用在关键处。着力提升财会监督效能,加速构建“五位一体”财会监督体系,聚焦民生、产业资金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强专项监督检查,持续加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问题处理处罚力度,切实维护财经纪律和市场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