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半年科技工作总结

沅陵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uanli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7-10 12:04

今年上半年以来,沅陵县科技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聚焦创新提升行动,狠抓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成绩:

(一)以项目为带动增强核心竞争。作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省级创新型县培育建设县,沅陵始终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大力实施一批创新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效益好、产业发展有提升的新好项目。努力提升政策服务水平,严把项目申报关,对项目承办单位实行优质化管理、精准化对接、精细化服务,通过产业+服务+创新全面推动项目落地见效,有力促进企业研发与核心竞争力提升。截至目前,共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0项,下达资金371.5万元。其中包括湖南省真抓实干激励资金1项、科技特派员项目3个,着力提升我县茶酒优质产业与乡村产业技术发展。围绕装备制造与信息产业做好重大项目推荐,加快新领域、新技术方面突破。落实中央财政引导资金项目2个—沅陵向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新型片式电感及先进制造装备技术中心”能力提升改造;湖南中建奇配科技有限公司BIM装配式数字高效机房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改造升级,推动县域科技创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县新能源环保、科技服务业等一批新兴行业领域也在加快创新。

(二)以平台为依托聚焦提升创新。全力推进“6+3”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与协同创新技术攻关,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印遇龙院士合作积极融入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怀化创新建设体系;以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为依托,加快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全面加强省、市工程技术中心与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已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9家,2家市级专家工作站,获批湖南农大科技小院3家,国家农家科技小院1家。湖南沅陵碣滩茶科创大楼正在全面建设,湖南省级农业科技园众创、星创空间正在加紧申报,潇湘技术大市场沅陵站、土家王博士创新站、山能环保院士工作站建设工作进展明显,在强化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上迈出坚实步伐,进一步推动科技资源要素聚集,形成科创提升、特色鲜明、效应广泛的新发展能级。

(三)以制度为保障构建稳步发展。我局始终突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保障相关工作能够有序进行。构建以“三项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服务体系,为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1)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科学技术进步法》、《科学技术成果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建立点对点、面对面的三方合作接洽制度,对科技成果培育发展和市场化过程进行有效管理服务。目前,技术合同份数已完成登记35份,合同成交额1.5亿元,成果转化价值率显著提升。(2)科技金融机制。为有效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我局全面推动知识信用价值贷款,扎实推动“银、政、企”合作,努力提高信用贷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了“一把手”工作机制,明确专班专人推进,千方百计弄清企业融资需求,实行“管家式、定制式、跟踪式”全程服务,今年上半年已完成9家科技型企业共计632万元的知识信用价值贷款推荐申请。(3)人才发展机制。坚持人才支撑战略,优化人才服务体系,以全力推进“院士搭桥、专家接桥、干部护桥”举措,促进人才兴、业态兴,争取院士科研团队智力支持,持续把产业发展向中高端推进。坚持以才招才,通过已来沅工作的外国专家成功引进8名巴基斯坦籍急需型人才,未来还将引进一批外专科研团队成果,其内容涵盖医疗、环保等领域。继续强化“人才至上、竭诚服务”理念,以思想正风、干部作风、发展新风促进创新环境大优化,持之以恒加快人才创新引领。

(四)以践行为目标强化队伍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科技强国重要指示精神的学习,进一步坚定政治方向。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开展经常性督促检查杜绝“索拿卡要”问题,让党员干部牢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强化意识形态建设,先后制定了《 2024年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与宣传工作方案》,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努力发展风貌、树形象、优发展。特别是以全县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暨科技专家服务团启动仪式为契机,面向全社会公众广泛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成果展示、系列科普、技术指导等服务,在本次活动中我局干部始终保持重心下沉、奋力创新的良好状态,大力提升了我县群众讲科技、学科技、用科技意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做好平安综治、安全生产、文明创建等工作,以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推动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能力应进一步增强。科技型企业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能挖掘的企业有限。真正具有知识密集、财务规范、高成长性等特征的企业屈指可数。优质科技成果走向产业化在我县缺少承载平台,重大科技专项缺乏载体,项目申报达标困难。

(二)指标增数应进一步加快。我县科技创新指标连续多年位列全市前列,指标高位运行。指标考核既要存量,又要增速,我县总量基数相对其他县市基数大,造成指标跷跷板效应明显。加上各部门需配合完成指标的任务,使我局承担指标数过多,在指导服务和数据分析上疲于应付。

(三)转型压力应进一步缓解。我县特色支柱产业基本还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产业亟需转型升级。比如茶叶等传统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需加大科技创新面向市场转型。企业由于研发创新成本较高,经济下行压力风险,我县很多企业想创新但没有能力去持续投入。

(四)指标口径应进一步统一。规上工业企业作为填报主体涉及指标过多,各行业统计要求和口径不一,同一指标数据在不同报表中均有重复与差异。有时企业统计人员为了简便造成了数据漏报现象。根据目前我县重点行业现状,指标数据分开入统导致增速提升有限。如辰州矿业由“一家独大”变成“一分为二”。

三、工作打算:

当前重点是要以坚持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大力培育关键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形成。要围绕完善政策体系,不断强化创新主体,聚焦先进生产技术切实提升全县创新水平能力。

一是优化管理服务。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服务机制,落实“服务型政府”要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持续深化“政、银、企”合作,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提供税收优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要优化对外招商、以商招商和返乡归商,鼓励更多优秀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落地。要以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同时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式发展。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转型,全力培育科技型企业。

二是优化人才支撑。聚焦科技人才招引这一关键需求,坚持把特色产业作为推动科技人才汇聚的“梧桐树”。全面梳理创新人才重点需求清单,结合实施“芙蓉计划”、“五溪计划”、“湘智回归”行动分类分层招引人才;聚焦科技人才培育这一关键作用,坚持以项目育才。积极组织推荐申报省级以上人才项目,在实践中发现、培育、锻造人才。以校企交流、企企交流等方式,最大限度发挥释放科技人才效能。聚焦科技人才留用这一关键任务,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为我县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优化要素配置。科技资源要素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条件和物质保障,能够提升区域间整体科技研发创新创造水平,产学研合作是有效加快资源要素集聚的很重要形式,我们要努力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联合攻关,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高校科研院所协同科研组织体系,切实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与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好产学研创新平台,进一步扩大市场价值成果与创新链、技术链。

四是优化创新强县。对照湖南省创新型县建设标准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产业带动-扶贫脱贫”路径,为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样板模式。依托县工业集中区内向华、奇力新、磁电高科等电子信息企业,打造“国际化、现代化、高科技”电子信息产业园。发展生态高效农业,重点抓好茶叶产业园、岸上循环水养殖建设,引导推动茶叶、渔业向茶旅融合、渔旅融合等多业态发展。综合开发利用锑、黄金、铅锌、等矿产资源,引导矿产开发向优势大企业集中,引导矿产加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打造优势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

我局力争年内申报“全国创新型建设县”,只有牢牢把握住科技关键技术提升,不断增强全域联创联动、形成有效带动才能在县域科技创新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我们将始终按照县委、县政府“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这一目标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抒写崭新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