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2024年工作计划

沅陵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uanli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4-03 16:28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好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干部职工教育、基层党支部等平台,抓好抓实理论学习研讨交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文旅广体工作实践,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旅广体工作的系列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在全县文旅广体系统落地落实。立足行业特色,组织好二十大精神主题创作、展演、展示等活动,动员文艺轻骑队和广大群众开展歌舞、曲艺、美术、书法等文化文艺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走深走实。

二、积极构筑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文旅广体工作全过程。重点抓好文旅广体阵地建设和管理,特别是抓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产品内容监管、文艺创作主题和文旅体活动导向把控、红色景区升级指导、文旅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监管等工作,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三、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扛牢党建主体责任,持续深化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争创标杆党支部,抓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认真履行联点帮扶责任,推动联点村实现五个振兴;用好本地革命文物资源及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特色党建品牌建设。持续深化“机关支部联基层”,拓展在职党员进社区、结对帮扶、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深化党内关怀帮扶。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支部。

四、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坚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强化“三重一大”事项监督,依法决策,依法履职,开展岗位廉政教育、警示教育,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常效。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一体推进“清廉沅陵”“清廉机关”“清廉文化”“清廉家庭”“模范机关”创建。

五、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优配齐配强干部队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抓好年轻干部培养。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加强文旅广体专业人才培育,推荐专业人才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加强引进文旅广体方面领军人才,开展第二轮柔性专家人才引进工作。加强与本土专家人才的联系,完善领导联系专家制度,鼓励专家建言献策,发挥专家智囊和参谋作用。

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支持,补齐短板,着力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三馆一中心”项目,辰州古街二期、二酉山的提质改造、沅陵县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项目建设;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力度。县图书馆、文化馆、21个乡镇(2个便民服务中心)及404个村(社区)公共文化场地提供免费开放服务,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资源、组织架构等方面的优势,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融合,深入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服务活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于旅游宣传研学活动相融合,实现公共文化机构与旅游服务设施资源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积极组织品牌创建。开展省级“最美潇湘文化阵地”、市级“乡镇综合文化站示范点”、公共文化服务“门前十小”示范工程、“文旅驿站”的创建申报。以文化阵地创建为契机,把精神文明建设和村、社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重点,打造亮点,着力提升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2024年计划申报省级“最美潇湘文化阵地”1个、市级“乡镇综合文化站示范点”1个、公共文化服务“门前十小”示范工程1个、“文旅驿站”4个;群文活动提升参与度。结合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日,举办2024年广场舞大赛、歌手大赛、国庆七天乐、春节八天乐等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

七、突出精品创作生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开展非遗宣传活动。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传承活动,包括讲座、培训班、亲子研学活动、非遗流动图片展等。举办了各种类型民族文化传承和教育活动,开展“山歌进社区、进校园”、“傩戏演出”、“辰州剪纸比赛”、“非遗小型晚会”等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加强社群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切实抓好文化惠民工程。鼓励乡村文艺团队参与文化志愿者服务,激活基层文化阵地。开展2024年“送戏下乡”“戏曲进乡村”、非遗进校园、送书下乡等文化下基层活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旅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丰富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读书分享会、讲座、图书“七进”等阅读推广活动,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阅读,让更多的市民知晓图书馆、爱阅读。大力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党的政策,组织文化志愿者们到个乡镇进行巡演,沅陵县蓝溪山歌团、官庄镇辰龙关民间艺术山歌团、沅陵镇老年文艺团、酉江月文艺团等自发组建的的民间文艺团队,积极参加各项赛事,活跃城乡群众文化,弘扬传承沅陵民间传统文化,让群众亲近文化遗产,共同构建和谐民间文化。

八、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全面完善“沅陵博物馆”场馆的实用性改造及陈列展示工程,确定沅陵博物馆的行政建制、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及岗位,力争在2024年早日正式开馆。进一步完善、充实虎溪书院内的陈列展示内容,正式开辟书院内的国学讲坛活动,配合县委县政府,召开一次全国性的阳明文化学术研讨会,擦亮沅陵阳明文化品牌。确定龙兴讲寺为本县沅水流域文化旅游的核心与龙头地位,全面启动龙兴讲寺古建筑群的相关管理、保护利用展示等系列工程,完成龙兴讲寺与沅陵博物馆区域的“AAAA”级景点建设工程。争取国保单位“窑头古城”的“省级大遗址”项目,在省文物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面配合启动窑头古城的考古遗址公园等相关系列工程项目。打造沅陵历史文化新名片,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寺、金氏宗祠”的消防安全工程;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贺龙“保卫团旧址、卫健委旧址”的保护修缮工程。启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中村古建筑”的后续修缮工程。力争启动并完成国保单位“韦小姐住宅楼”的保护修缮工程。完成“龙兴寺、黔王宫、虎溪书院”消防、修缮工程的终验。力争全面启动本县“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公布“沅陵县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加强全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科学记录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确定全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员名单,签订文物保护责任状,举办一期全县性的文物保护员业务培训班,提高文保员的综合素质。

九、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抓重点,打精品。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项目的基地建设,打造高质量的非遗文化产品。重点扶持,持续跟进,适时调整非遗传承队伍建设工作,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开展非遗集市活动,做足非遗文化宣传面。进一步推动非遗创新展示活动,设立景区非遗展示平台,设置校园角落非遗文化展览点,在县域景区线路设置非遗文化点,设立非遗文化公交站台,多元手法,多重方式开展非遗文化宣传工作,做好非遗工作后继支撑工作,举办一期全县性的非遗传承人业务培训班,提升非遗传承人的综合素质。

十、科学规划大湘西必经必看必玩目的地建设。全力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全国一流旅游度假目的地意见》,制定出台《加快建设大湘西必经必看必玩目的地三年行动方案》,按照“一核两线五点”文旅产业发展空间新格局,全力推动县城核心区做大做强,培育县城至中华书山水上线路、县城至借母溪陆上线路两条精品线路,加大中华书山景区、龙兴讲寺景区、辰州古街、借母溪、辰龙关五大县域旅游增长点。        

十一、持续扩大文旅体产业投资。坚持“项目为王”,凝聚一切力量推进县文旅体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全县重点文旅体重点项目库、文化旅游体育产业白名单,实施文旅体重点项目巡检制度,把文旅体打造成投资的重点。鼓励旅游企业“升规入统”,积极引进引进优质企业投资开发沅陵文旅资源,确定3-5个文旅产业重点招商项目,重点引进高端酒店品牌、旅游景区运营龙头企业等,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业税源提升行动。

十二、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成立中华书山研究中心、阳明心学研究会、沈从文研究会,挖掘文化内涵,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中华书山”国字号IP的打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以“中华书山 赓续文脉”为主题,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体验之中。重点建设了中华书山展览馆,改造“古藏书处”,将“中华书山”的历史及底蕴全方位展示给每一位游客。建设现当代文学名家藏书馆,作为承办学术研讨、专家学者讲学和图书发布会的现代藏书馆,实现实体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功能融合为一体,并通过“中华书山高峰论坛”“中华书山大讲堂”等活动丰富文旅体验,使之成为旅游景区的文化地标。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推进非遗工坊创建,推动非遗产品转化,加快“非遗出海”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文旅演艺。提质《狃子花开》旅游演艺节目,争取“中华书山”微戏剧落地。推进茶旅融合。以沅陵碣滩茶为切入点,建设茶文化研学旅游基地。促进旅游美食文化。挖掘舌尖上的文化,举办“沅陵十大”评选,推出最具沅陵味的美食及特色小吃。积极开发旅游文创品,举办“沅陵文创设计大赛”,推出一批旅游商品。

十三、着力推动文旅品牌创建。围绕“一核两线五点”,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推进全域旅游。科学做好洞庭溪沅水特大桥旅游规划设计,重点推进辰州古街提质改造、中华书山现当代文学艺术家藏书馆、二酉乡文旅小镇、借母溪旅游综合服务区、辰龙关茶旅融合等项目建设。2024年,力争借母溪创省级旅游度假区,二酉山创国家4A级景区通过景观评审、辰州古街创省级夜文化消费集聚区、沅陵酒业创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区、借母溪创省级旅游精品营地、界亭驿创省级乡村旅游精品村、酉水画廊创乡村旅游精品廊道、汇鑫丽景及华天创四星级酒店、晚晴山庄创五星级乡村旅游点。

十四、加快推进景区提质。实施旅游景区品质提升行动,按照“一景一策、一景一特”的原则,对国家AAA级以上景区“量体裁衣”制定提质方案,以沉浸式文旅体验为方向,积极实施旅游景区新业态培育工程。推出高等级景区创建新举措,实施全要素场景打造行动计划,将剧本体验、影视研学、体育赛事等融入旅游场景,加大文博艺术、影视动漫、文娱潮玩、音乐演艺、生态畅游、特色宿集、研学旅游、时尚运动、元宇宙互动等文旅体消费新场景示范项目建设力度,推进5G、人工智能、扩展现实等新技术广泛应用。

十五、加大宣传营销。完善“一部手机游沅陵”云平台、小程序,推出数字化沅陵文旅消费地图。强化主流媒体精准推广,推出“沅陵相见”“书山有路”系列宣传版本。加强与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对接联系,不断拓宽沅陵“朋友圈”,通过“大报大台大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实施新媒体传播工程,积极开发抖音、小红书新型媒体,丰富微信公众号,整合自媒体,加强与国内知名在线旅游平台合作,加快培育全县文旅行业网红队伍,推出一批文旅网红餐厅、书吧、民宿和网红旅游打卡点,多角度、多渠道、多视觉宣传推介沅陵。

十六、全力推动文旅消费复苏。举办高水平文旅节会活动撬动消费。创新举办好中国·沅陵传统龙舟国际锦标赛、中华书山朝圣大典等活动,扩大沅陵文旅影响力,拉动文旅消费。加强业态融合,创意策划开展广场舞大赛、歌手大赛、国庆七天乐、春节八天乐、夏日音乐节等节事活动。多层次开展文旅惠民活动鼓励消费。策划开展“美食节”“年货节”“非遗购物节”等文旅惠民消费主题活动,大力支持和指导重点景区开展特色文化、旅游、体育活动,促进文旅体消费。加强与周边长沙、张家界、怀化、湘西州、常德旅行社合作,积极开拓客源市场,进而加强与国内其他客源的头部旅行社合作,达到线路互动、产品互补、客源互送的良好效果。支持文旅“夜经济”带动消费市场。培育以辰州古街为重点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积极培育文旅网红经济。

十七、大力发展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均衡配置城乡公共文化资源,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门前十小”工程,开展“最美潇湘文化阵地”创建、乡镇综合文化站示范点创建评选。对已配套的健身器材进行全面维护维修,消除安全隐患。利用乡村农家书屋、文化长廊、体育场地、健身庭院等阵地,培育乡村特色文化,培育文明新风。深入开展“乡村村晚”“送戏曲进乡村”“乡村球赛”“乡村运动会”等乡村群众文体活动,大力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年,提升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壮大乡村文旅产业,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支持国家、省级和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建设,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民宿聚集区、精品营地、精品村、精品廊道和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点等,创建一批非遗工坊、非遗村镇、非遗街区示范点,推进省级非遗示范点和省级特色文旅小镇提质升级,推动形成一批“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本。

加快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

紧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谋划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不断提高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能力,提升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水平,围绕内容、安全、服务三个重点讲好沅陵故事,传播好沅陵声音。

十八、持续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事业产业发展。落实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要求,提升基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运用多种手段保障广大群众基本收视权利。做好“空中讲堂一潇湘文明实践村村响计划”,完成应急广播“村村响”各项宣传任务。加快实施沅陵县应急广播终端升级改造工程(二期),落实《关于推进湖南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湘广电发〔2023〕51号)要求,逐步完善沅陵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做好广电事业发展资金申报,完善高山台站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广电媒体融合发展,致力破解融合发展难题。发挥广电媒体贴近群众的优势,坚持“小制作、大情怀、正能量”的创作方向,开展节目创新创优和公益广告创作,力争多出精品佳作。

十九、提高安全播出保障能力。检查指导县级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修订完善安全播出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大安全播出业务培训力度,组织参加总局、省局开展的业务培训和广电业务能手比武活动,提升技术队伍的业务能力。

二十、规范广播电视行业管理。加强开展境外电视传播秩序暨宾馆酒店行业电视信号传播秩序两项专项整治工作,发挥好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的作用,扎实抓好抓实。加强对广播电视广告管理,开展商业广告播出情况专项监测,做好导向隐患排查工作,督促播出机构严格落实“三审制”。加强广播电视执法工作,严厉打击“黑广播”、未经许可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和网络视听内容的行为。

二十一、扎实推进群众体育工作。广泛开展群众全民健身活动,推进“体旅融合”品牌建构。开展龙舟品牌赛事,计划开展活动名为“中国沅陵传统龙舟国际锦标赛”赛程,提升传统体育竞赛魅力和层次。结合县级景点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支持县各单项协会开展具有本土特色的体育赛事活动不少于20次。开展半马拉松赛事活动,激情引导树立全民跑步文化意识,谋划布局县域内村BA篮球赛事,全民健身体育赛事助推形成“体育赛事+旅游”宣传效应,打造体育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践行“健身你我,健康沅陵”文体战略。积极推进健康沅陵行动,确保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2.21%,城乡居民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为96%。推进体育场馆项目落地,增量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计划完成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达90%以上,2024年底完成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平方米,同时推进城南体育公园建设项目进展。辐射增大体育惠民政策,做好城北体育场免费或低收费工作,做好省级和中央资金申报工作。推动体育学会管理良性循环,保持体育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敦促各体育协会和俱乐部做好年检及换届工作,加强对各个体育协会和俱乐部的日常安全巡查,开展党建和业务指导工作,支持协会开展相关赛事活动。保质增量,恩惠群众。2024年底体育协会和俱乐部增加至28家,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进基层,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工作开展。

二十二、加强竞赛训练工作力度。多元化开展体育活动,落实体育项目相关建设内容。深化“体教融合”。联合县教育局开展三大球运动的赛事活动,同时结合教育局年度体育节举办田径、羽毛球、乒乓球、武术、跆拳道、游泳重点项目赛事活动开展。持续加大体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理和资金投入。在我县重点项目田径、举重、游泳、跆拳道、武术项目上增加投入,并向上级输送一批优秀的体育苗子。强化教练员队伍建设,提升师资层次,增加专业教练员引进工作,加强管理和业务培训,提升专业训练水平。重视人才培育储备,积极谋划运动会备战工作。加大基地和网点校投入力度,大力合作,完善学训矛盾问题。开展新一轮选材工作,积极筹备和备战市第七届运动会和省十五届运动会工作。落实日常重点训练工作,真抓实干强重点,统筹兼顾促平衡。组建重点项目队伍并开展日常训练,加大重点项目支持和投入,做好和各校协调工作。

二十三、持续抓牢安全生产、平安建设工作。扎实履行文旅专安委职责,开展文旅行业安全生产督查,继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重点抓好暑期、汛期、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公共文体场馆、文化娱乐场所、热门景区、文物保护单位、广电播出机构等重点部位的安全风险防控,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遇制较大安全事故,防范自然灾害导致游客伤亡事故。

二十四、强化市场服务监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履职,提升文旅广体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主动为企业提供快递、微信推送等服务。加强法制宣传和法制教育,深化拓展“法治进文旅场馆”活动,推进文旅广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专题培训;扎实做好“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加大文化市场执法监管力度,开展网吧、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旅行社、旅游景区、高危险性体育经营场所等各类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营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繁荣的文化市场经营环境。积极开展“利剑护蕾·雷霆行动”,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职责,加强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环境综合治理,为广大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教育成长环境。加强平安文化市场建设,组织开展系列文旅广体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在行业监管服务中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禁毒、扫黑除恶、交通顽痛疾整治、污染防治防非处非、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和文旅领域养老诈骗、城市创建等职责,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全力打造健康有序的文旅市场经营环境。加强文化执法队伍建设,开展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培训、技能比武及案卷评查等活动,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大力开展文明旅游创建行动。

二十五、扎实做好各项保障工作。推进政务效能系统应用,改进调查研究,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强内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能,加大资金申报力度,抓好政务公开、信息调研和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做好信访、档案、保密、工会、妇联、共青团和老干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