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县“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年)

沅陵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uanling.gov.cn 发布时间:2022-12-28 12:14

                                                                                           

沅陵县“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21-2025年)

沅陵县人民政府

O

前言

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形势

(一)地质灾

(二)“十三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成效

(三)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形势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目标

三、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

(一)地质灾害易发区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四、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一)调查评价

(二)监测预警

(三)综合治理

(四)防治能力建设

五、经费估算和效益评估

(一)经费估算

(二)经费筹措

(三)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施的效益评估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坚持依法防灾

(三)加强技术保障

(四)加强资金保障

(五)调动社会力量

(六)强化宣传培训

(七)加强规划实施评估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新理念,同时为满足沅陵县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求,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湖南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年)》要求,结合沅陵县“十四五”发展规划,特编制沅陵县“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及搬迁避让、地灾防治能力建设。

《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本《规划》适用范围为沅陵县所辖行政区域。

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形势

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0°0531″~111°0627″,北纬28°0408″~29°0226″之间,隶属怀化市。西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古丈、泸溪三县,东接常德市的桃源县、益阳市的安化县,北依张家界市,南靠怀化市的溆浦、辰溪两县,素有“湘西门户”“南天锁钥”之称,全县总面积5833.10 km²8112民族乡。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位于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之间,沅水由西南入境,向东注入洞庭湖,横贯县境中央,将全县分成南、北两部分地势由南、北山岭向沅江倾斜,南部凸起,东西稍低,中间陷落,构成沿河谷地。沅水以北属武陵山系,沅水以南属雪峰山系,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大县。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是湖南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县(市、区)之一

(一)地质灾

1、地质灾害类型

截止202012月,全共查明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384处,其中滑坡309处,不稳定斜坡39处,崩塌24处,泥石流6处,地面塌陷5处,地裂缝1处。

2、地质灾害分布

县内地质灾害类型多,分布范围广,遍及全县21个乡镇,各乡镇分布情况(详见表1-1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其次为不稳定斜坡和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相对较少;滑坡是沅陵县发生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地质灾害类型,它遍及全县21个乡镇沅陵县地质灾害点沿河流分布较集中、沿公路呈带状分布、沿岩性走向呈带状分布、沿构造走向呈带状分布,主要如下:地质灾害沿河流分布:沅水及其一级支流酉水、深溪、朱红溪、怡溪等河流两岸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带;沿公路呈带状分布:国道G319凉水井-官庄段滑坡带,省道S228深溪口-借母溪南部段滑坡、不稳定斜坡带,省道S227官庄段滑坡、不稳定斜坡带,板溪口-低庄公路(凉水井段)滑坡带;沿岩层走向呈带状分布:借母溪-火场滑坡、岩溶塌陷带,北溶乡-大合坪乡滑坡带,二酉苗族乡西北部滑坡带,楠木铺-五强溪滑坡、崩塌带,筲箕湾-麻溪铺不稳定斜坡、岩溶塌陷带;沿构造走向呈带状分布:沅陵镇-肖家桥滑坡带,凉水井-马底驿滑坡带,官庄南部滑坡带

1-1  沅陵县地质灾害隐患及险情现状表

行政区

险情等级

威胁情况

大型

中型

小型

合计

百分比(%

威胁人口(人)

潜在经济损失 (万元)

北溶乡

1

5

27

33

8.64%

1485

5332

陈家滩乡

16

16

4.19%

394

1044

大合坪乡

1

17

18

4.71%

283

907

杜家坪乡

6

6

1.57%

55

126

二酉苗族乡

4

24

28

7.33%

2701

7256

官庄镇

1

33

34

8.90%

550

1271

火场土家族乡

1

4

5

1.31%

146

380

借母溪乡

1

8

9

2.36%

200

585

荔溪乡

1

12

13

3.40%

519

730

凉水井镇

4

37

41

10.47%

1801

3382

麻溪铺镇

5

5

1.31%

222

210

马底驿乡

3

11

14

3.66%

813

1476

明溪口镇

1

7

8

2.09%

473

1110

楠木铺乡

1

10

11

2.88%

586

1661

盘古乡

2

15

17

4.19%

962

2057

七甲坪镇

1

16

17

4.45%

368

968

清浪乡

21

21

5.50%

442

1284

筲箕湾镇

1

7

8

2.09%

594

964

五强溪镇

1

8

9

2.36%

486

2407

肖家桥乡

1

3

16

20

5.24%

759

1390

沅陵镇

13

38

51

13.35%

2970

7399

总计

3

43

338

384

100.00%

16809

41939

3地质灾害危害

沅陵县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较严重,毁坏房屋959间,毁坏农田122亩,毁坏公路2050m,毁坏水渠100m,直接经济损失2622.3万元。据险情分级标准,地质灾害大型3处、中型43处、小型338威胁人口16809人,潜在经济损失41939万元。

(二)“十三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成效

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日益规范

成立了以政府分管副长任组长的沅陵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合会商、数据共享、信息发布等相关工作机制。构建了“县领导包乡、乡镇干部包村、村支两委包组、监测人员包点”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沅陵县针对本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和多发生在汛期的特点,建立了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编报制度、巡查检查制度、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以及应急调查处理制度等,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逐渐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正常轨道。

2、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成果比较扎实

在沅陵县1:5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的基础上,2017年完成了沅陵县中小学校地质灾害调查工作;2018-2019年开展了沅陵县地质灾害变更调查;2016-2020年开展了湘西北沅陵县沅陵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二酉苗族乡集镇地质灾害勘查、北溶集镇地质灾害勘查、五强溪集镇地质灾害勘查、官庄镇地面变形地质灾害补充调查。这些工作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数据,为工作区防灾减灾和制定防灾规划提供了科学基础

3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成

县局按照制度规定开展汛前、汛中、汛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工作,督导监测员开展雨前、雨中、雨后监测工作;每年对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体系进行了更新,对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明确了具体的责任人姓名与联系电话,更新地质灾害“两卡一案”;积极推进地质灾害专业监测设备和普适型监测设备的应用,推动人防+技防相结合;推动完善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 “十三五”期间沅陵县对区内49 处稳定性较差、险情为中型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地面位移监测仪,其中40处为普适化监测建设项目。2015-2020年,累计排查23000人次,累计排查灾害点7740处。2015-2020年,累计发送气象预警信息92000条。

4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2014年以来投入资金1434万元,搬迁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322,有效保护322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014年以来,投入资金2875.49万元,对县内2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工程治理;其中重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8个,投入1982.77万元,中小型地质灾害工程治理18个,投入887.72万元;保护居民2381003人的生命财产安全;2014年以来,投入资金163.24万元,开展了201处地质灾害(隐患)处置,保护居民6005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对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及应急处置,避免一些地质灾害发生,有效保护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些灾害防治工程的实施,均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5、快速高效的支撑体系逐步完善

启动了沅陵县地质灾害技术服务中心平台建设,落实1支技术支撑队伍,装配了相应通讯保障设备及应急设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张贴宣传画、举办各种培训班等方式,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 “5.12防灾减灾日“6.25土地日等节点开展地灾防治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工地等宣传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着力提高公众识灾辨灾防灾知识水平。2015年以来,投入资金180万元,累计开展防灾宣传培训138次、宣传培训人数10837人,累计开展应急演练76次、参演人数14051人,编印读本或手册数量7660册。

(三)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质灾害防治保障能力与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不匹配

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短缺,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列入政府年度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十分有限,汛期地质灾害调查及应急处置无经费来源,大量隐患点得不到有效的防治。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不断向低山区、丘陵区地带延伸,引发地质灾害趋势明显增加,地质灾害防治和监管工作仍十分艰巨。基层防灾人员数量素质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不相匹配,基层人员技术能力欠缺,需要通过不断的组织专业培训,提高其认识灾害、监测、预防和预报灾害的能力。地灾防治保障能力不足与当前防灾要求及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不匹配,制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地质灾害监测主要依靠群测群防专职监测,人工巡查制约了监测工作实时性与连贯性。地质灾害预警信息针对全县统一发布,不同区域降雨强度及地质灾害危险性差别较大,针对性不强。预警预报信息主要对在册隐患点的各级防灾责任人发送,无灾害点的地质灾害高易发、高危险区无法覆盖。专业监测设备投入较少,工作手段和技术水平有待加强和提高,监测网点的管理与运行不够规范,监测信息反馈与处理工作有待加强。

3、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精度、广度、深度不能满足新时代对防灾减灾提出的新要求

沅陵县为山地丘陵区,山高坡陡,地形切割深,地貌类型多样地表植被茂盛,地质灾害极具隐蔽性。以往调查时,新技术新手段如无人机、InSARLidar、三维不接触测量、红外探测技等,不如现今可以普遍采用,导致工作精度不够高,成果利用起来不够方便,难于满足沅陵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领域较窄,在土地利用、国土空间规划、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服务工作相对薄弱。以往地质灾害调查工作重点放在威胁程度的调查,而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影响因素及发生机理的调查研究不够,不能有效研究地质灾害发生规律,也不利于进行地质灾害趋势分析和预测预警

“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形势

1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新沅陵对地质灾害防治提出更高要求

坚持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指导思想,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升灾种监测、风险分析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坚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我县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确保社会更稳定、人民更安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统筹推进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全面提升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湖南高质量发展“三高四新”战略要求,地质灾害防治是保安全、护稳定的大事,防范化解隐患风险,守住生命安全底线,确保人民安全和国家安全,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要一环,在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肩负重要历史使命。十四五时期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要求全力补短板、强弱项、抓实效,切实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2“十四五”是提升我县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时期

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首位党的十九届五次会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我县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在“十四五”建立健全我县防灾减灾救灾力量体系,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防灾减灾工作格局,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灾害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解读,引导社会各界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关口前移,加强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和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持续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3.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我县特殊的地形地貌、区域地质和气象条件以及以往工程活动的叠加影响,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问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受现有经济、技术等条件制约,基础调查的精度、广度、深度还不能满足防治的需要,隐患监测难精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防治经费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依然突出,我县地质灾害基本形势主要为易发难防。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增大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地质灾害仍将呈频发状态,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复杂,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要求,本着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治理体系、能力建设体系为核心,突出以防为主,科技引领,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认识,适应地质灾害防治新形势,走出思维定式,敢于善于创新求变,强化和提高全社会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我县地质灾害防治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健全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变被动应急救灾为积极主动防灾减灾,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公众自救互救技能,切实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各级人民政府是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主体,地质灾害防治由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机制。

3、统筹部署,突出重点。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任务和重大发展战略等,结合乡村振兴,统筹规划,分类处置,以减缓地质灾害险情为重点,统筹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与避险移民搬迁、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和应急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任务,服务乡村振兴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4、依靠技术科学减灾。充分发挥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的作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充分认识地质灾害特点,把握其发生变化规律,促进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支撑能力,科学防灾减灾。

(三)规划目标

2025年基本建立科学高效的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体系,实现地质灾害防治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显著减轻地质灾害风险。

2021年到2025年,组织实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能力建设等工程。开展沅陵县 1: 10000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工作,完成全县第一次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和农村切坡建房地质灾害隐患风险调查评价工作,完善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库,特别是农村房屋地质灾害隐患库建立地质灾害风险管控体系;加快综合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完善以地质灾害隐患点为主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精细化预警预报建设持续推进精细化预警预报,对地质灾害进行风险区管控,显著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精准度实施一批重点搬迁与治理工程,消除现有地质灾害隐患;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培训力度,大力提升农村群众地质灾害自我防范意识,推进地质灾害防治装备现代化建设,大幅度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支撑能力。全面建成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有效控制人为引发地质灾害加剧的趋势,使沅陵县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规划基准年基础上减少30%,经济损失降低30%

三、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

(一)地质灾害易发区

沅陵县共划分了10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其中高易发区2个,面积2229.99km2,占全县面积的38.23%,区内发生地质灾害365处,占全县灾害点总数的63.59%;中易发区4个,面积3314.34km2,占全县面积的56.82%,区内发生地质灾害点203处,占全县灾害点总数的35.37%;低易发区4个,面积288.73km2,占全县面积的4.95%,区内有地质灾害点6处,占全县灾害点总数的1.05%(见表3-1)。

3-1  沅陵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一览表

分区

亚区

面积(km2

 分布区域

名称

代号

名称

代号

高易发区

盘古乡-二酉苗族乡-沅陵镇-北溶乡-大合坪乡、肖家桥乡-五强溪镇沅水两岸以崩塌、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BH1

1753.40

盘古乡大部分地区、二酉苗族乡大部分地区、沅陵镇大部分地区、凉水井镇北部地区、明溪口镇及借母溪乡南部、北溶乡大部分地区、大合坪乡中部地区;肖家桥乡大部分地区、陈家滩乡、清浪乡和五强溪镇沅水两岸第一斜坡带内

凉水井镇-马底驿乡-楠木铺乡-官庄镇以崩塌、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BH2

476.59

凉水井镇东北部地区,马底驿乡、楠木铺乡、官庄镇中部地区

中易发区

二酉苗族乡西部边角地区以崩塌、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易发区

BH1

21.20

二酉苗族乡西部边角地区

二酉-明溪口-借母溪-火场土家族乡以崩塌、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易发区

BH2

553.49

二酉苗族乡西北部边角地区、明溪口镇中部及东北部地区、借母溪乡大部分地区、北溶乡和大合坪乡西北部边角地区、火场土家族乡中部及南部地区

七甲坪-北溶-清浪-五强溪以崩塌、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易发区

HL3

726.04

七甲坪镇大部分地区、大合坪乡东部边角地区、北溶乡东部边角地区、陈家滩乡北部地区、清浪乡北部地区、五强溪镇中北部地区

筲箕湾-凉水井-官庄-五强溪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BHL4

2013.61

麻溪铺镇和杜家坪乡、筲箕湾镇大部分地区、荔溪乡大部分地区、凉水井镇大部分地区、马底驿乡北部及南部、楠木铺乡北部及南部、肖家桥乡南部边角、陈家滩乡及清浪乡南部地区、五强溪镇中北部及南部地区、官庄镇北部及南部地区

低易发区

明溪口-借母溪西北边角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1

96.26

明溪口镇和借母溪乡西北部边角地区

火场土家族乡北部边角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2

31.33

火场土家族乡北部边角地区

七甲坪东南-五强溪北部边角地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3

74.40

七甲坪镇东南部边角地区、五强溪镇北部边角地区

筲箕湾-荔溪乡-凉水井南部边角地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4

86.74

筲箕湾镇、荔溪乡、凉水井镇南部边角地区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沅陵县地质灾害防治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3个大区共19个亚区(见表3-2

3-2  沅陵县地质灾害防治区说明表

防治分区

面积(km2

防治区域

防治灾种

防治区主要特征说明

代号

名称

A1

沅水两侧重点防治区

433.51

包括盘古乡南部地区、沅陵镇大部地区、二酉苗族乡东部地区、北溶乡中部地区、肖家桥乡北部边角地区、七甲坪镇南部鸟儿巢水电站地区、陈家滩乡、清浪乡及五强溪镇中部等地区。

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

区内存在威胁的隐患点为滑坡81处、泥石流4处、崩塌3处、不稳定斜23处、地裂缝1处。险情中型13处, 小型99处,共威胁5592人,威胁财产18930万元。

A2

凉水井镇-官庄镇长吉高速、G319国道两侧重点防治区

341.80

包括凉水井镇东北部、马底驿乡中部、官庄镇大部等地区。

滑坡泥石流

区内存在威胁的隐患点为滑坡27处、泥石流1处。险情中型1处, 小型27处,共威胁740人,威胁财产1411万元。

B1

七甲坪镇中部次重点防治亚区

27.25

该区位于七甲坪镇中部沅陵-五强溪公路沿线

滑坡、不稳定斜坡

区内存在威胁的隐患点为滑坡5处、不稳定斜坡1处;险情中型1处, 小型5处,共威胁160人,威胁财产525万元。

B2

北溶-大合坪-火场次重点防治亚区

156.54

该区位于北溶乡、大合坪乡、火场土家族乡中部沅陵-五强溪公路、大合坪-火场公路沿线

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

区内存在威胁的隐患点为滑坡13处、不稳定斜坡1处、崩塌1处;险情中型1处, 小型14处,共威胁343人,威胁财产1001万元。

B3

深溪口-借母溪次重点防治亚区

60.98

该区位于深溪口乡北部-借母溪中部省道S228公路沿线

滑坡

区内存在威胁的隐患点为滑坡4处;险情4处均为小型,共威胁155人,威胁财产515万元。

B4

二酉-明溪口次重点防治亚区

37.60

该区位于二酉乡北部边角-明溪口镇中部沅陵-凤滩公路沿线

滑坡

区内存在威胁的隐患点为滑坡2处;险情2处均为小型,共威胁25人,威胁财产80万元。

B5

二酉次重点防治亚区

64.58

该区位于二酉乡中部乡级公路沿线

滑坡

区内存在威胁的隐患点为滑坡8处;险情中型2处, 小型6处,共威胁744人,威胁财产1900万元。

B6

筲箕湾镇-凉水井镇-肖家桥-官庄-五强溪次重点防治亚区

1282.07

该区位于筲箕湾镇及麻溪铺镇西北部地区、沅陵镇西南部、凉水井镇西部、北溶乡南部、肖家桥乡大部、马底驿乡北部、楠木铺北部、陈家滩南部、清浪乡南部、五强溪镇南部、官庄镇北部地区

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地面塌陷

区内存在威胁的隐患点为滑坡69处、崩塌10处、不稳定斜坡7处、泥石流1处、地面塌陷3处;险情中型4处, 小型86处,共威胁2918人,威胁财产6532万元。

B7

楠木铺-杜家坪次重点防治亚区

34.56

该区位于楠木铺乡南部、杜家坪乡中部少部分地区

滑坡

区内存在威胁的隐患点为滑坡8处;险情8处均为小型,共威胁103人,威胁财产356万元。

B8

马底驿中部次重点防治亚区

22.49

该区位于马底驿乡中部少部分地区

滑坡

区内存在威胁的隐患点为滑坡2处;险情中型1处, 小型1处,共威胁161人,威胁财产346万元。

B9

凉水井次重点防治亚区

77.23

该区位于凉水井镇中部板溪口-低庄公路沿线

滑坡

区内存在威胁的隐患点为滑坡19处;险情中型2处、小型17处,共威胁785人,威胁财产1366万元。

C1

北溶-清浪-七甲坪一般防治

776.23

该区位于七甲坪镇大部、清浪乡北部、大合坪乡东部、北溶乡东部边角、陈家滩乡北部边角地区

滑坡、崩塌

区内存在威胁的隐患点为滑坡19处、崩塌5处;险情24处均为小型,共威胁397人,威胁财产1141万元。

C2

深溪口-北溶-借母溪-火场一般防治亚区

506.45

该区位于火场土家族乡大部、大合坪乡西部、借母溪乡东部、北溶乡西部地区

滑坡、崩塌

区内存在威胁的隐患点为滑坡18处、崩塌1处;险情19处均为小型,共威胁372人,威胁财产1138万元。

C3

沅陵镇北部-明溪口-借母溪一般防治亚区

385.10

该区位于沅陵镇北部、明溪口镇东部、北部、借母溪乡西部等地区

滑坡、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

区内存在威胁的隐患点为滑坡8处、不稳定斜坡3处、地面塌陷1处;险情中型1处, 小型11处,共威胁446人,威胁财产940万元。

C4

二酉东北部-明溪口西南部一般防治亚区

181.43

该区位于二酉乡东北部、明溪口镇西南部等地区

滑坡、不稳定斜坡

区内存在威胁的隐患点为滑坡7处、不稳定斜坡1处;险情中型2处、小型6处,共威胁575人,威胁财产1275万元。

C5

二酉西南部一般防治亚区

84.12

该区位于二酉苗族乡西南部

滑坡、不稳定斜坡

区内存在威胁的隐患点为滑坡1处、不稳定斜坡2处;险情中型1处、小型2处,共威胁398人,威胁财产740万元。

C6

盘古-太常-二酉一般防治亚区

255.01

该区位于二酉苗族乡西南部

滑坡、不稳定斜坡

区内存在威胁的隐患点为滑坡7处、不稳定斜坡1处;险情中型3处, 小型5处,共威胁1300人,威胁财产3030万元。

C7

筲箕湾-凉水井-杜家坪-官庄南部边角地区一般防治亚区

1106.12

该区位于筲箕湾大部、荔溪乡大部、麻溪铺镇南部、凉水井镇大部、马底驿乡南部、楠木铺乡南部、杜家坪乡大部、官庄镇南部边角地区

滑坡、崩塌、地面塌陷

区内存在威胁的隐患点为滑坡12处、崩塌4处、地面塌陷1处;险情中型3处, 小型14处,共威胁872人,威胁财产1540万元。

四、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一)调查评价

开展地质灾害基础调查工作,进一步查明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规律,掌握我县地质灾害风险底数,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调查评价各项目任务详见表4-1

4-1   调查评价项目任务年度安排表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合计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一、地质灾害三查和应急调查

1、地质灾害隐患三查

1860

384

384

374

364

354

2、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90

20

20

20

15

15

1:1万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

11:1万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

1

1

三、第一次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

1、第一次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

1

1

地质灾害隐患消除点数

1全县隐患点核销目标

30

10

10

10

1、地质灾害隐患三查和应急调查

按照分级负责原则,以乡镇为基本单元每年定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健全地质灾害隐患核销制度,及时掌握隐患动态,核实隐患基本信息,落实防灾责任,提出防灾减灾建议。根据变更调查资料显示,除去新增数据的变化,相对1:5万地质灾害详查(2014年完成)数据共核销地质灾害隐患点121处,每年都会新增灾害点,根据沅陵县近几年防灾实际情况,规划期预计核销地质灾害隐患点30处,规划期计划开展1860次地质灾害排查巡排复查。按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做好灾情评估,查明灾害发生原因、发展趋势,划定警戒区,及时更新数据资料和信息,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根据省级规划及沅陵县的灾害发育情况,规划期内开展90次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21:1万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

根据已有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在地质灾害隐患遥感分析识别的基础上,规划期内2021-2023全县开展1:1万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工作,同时开展农村切坡建房地质灾害隐患风险调查评价工作,摸清农村切坡建房情况。采用地面调查与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物探等相结合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查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成灾规律,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划分地质灾害高中低风险区域、危险地带和危险点,建设完善地质灾害隐患库,建立地方政府主导,自然资源、应急、气象等部门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风险管控体系,提出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措施,分类分级进行风险管控;对受威胁房屋建立地质灾害风险档案,说明地质条件、灾害特征、风险等级、防护措施、避险建议等。重点分析坡体稳定性及评估风险,提出处置建议和防治对策。

3、第一次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

规划期内2021-2022年度开展沅陵县第一次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摸清全县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县地质灾害风险水平,为有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实施部门:自然资源局。

(二)监测预警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分为群测群防、专业监测预警建设、预警预报系统建设三项任务(详见表4-2)。

4-2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任务年度安排表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合计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一、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1群测群防员巡查监测装备

430

230

200

2在册隐患点日常监测

2090

430

430

420

410

400

二、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建设

1隐患点普适性监测

124

40

33

45

6

三、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体系建设

1与气象台开展合作

5

1

1

1

1

1

2、预警预报日常工作

5

1

1

1

1

1

1、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对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地带和风险区域,落实监测责任主体和群测群防责任人,及时更新群测群防人员信息,确保畅通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提升农村群众地质灾害自我防范意识。优化群测群防管理办法,加强人员培训,配备必要的巡查监测装备,包括工具包、监测记录本、雨具、钢卷尺、防水手电筒、喇叭、铜锣等,沅陵县共384处隐患点,其中大型3处、中型43处,对险情为中型及以上的隐患点确定2 名监测人员。规划期内共为430名群测群防人员配备装备430套。为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群测群防员对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日常监测,主要负责传播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信息,及时报告灾情险情,实地监测记录隐患变化,协助政府开展防灾避险工作。考虑每年新增和治理消除隐患等因素,群测群防点逐年减少,每年群测群防员相应减少

2. 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建设

利用现代化监测手段,针对威胁人数较多、近期变形较明显、尚未规划和实施搬迁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地质灾害隐患实际情况,沅陵县布设成本低、实用性强的普适性监测设备。规划期内计划布设124处地质灾害普适型监测点附图2、附表7实现雨量、位移等关键指标的自动化监测,大力推进群专结合(人防+技防)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逐步提升地质灾害监测专业化水平。

3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体系建设

建立自然资源、气象、民政、水利、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教育等多部门联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雨情汛情等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利用12379平台发布气象暴雨预警短信和省自然资源厅发出地质灾害短临预警信息,完善会商和预警联动机制,改进预警预报方法,开展沅陵县地质灾害精细化风险预警预报工作,进一步提高预警预报信息发布针对性和时效性。充分借助电视、广播、短信、微信等多种手段,创新预警信息的发布方式和种类,加强预警信息多元化服务和精准服务,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迅速将预警信息传到防灾相关责任人和受威胁的群众。与气象台开展业务合作,气象台每年提供气象服务,计划期内气象台每年向自然资源局提供气象服务,服务费10万元/年。

(三)综合治理

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分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和地质灾害排危除险三项任务(见表4-3)。

4-3  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任务年度安排表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合计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一、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10

0

2

3

3

2

二、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工程

95

43

30

22

三、地质灾害排危除险工程

30

6

6

6

6

6

1、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对直接威胁城镇、人口集中居民点、重要基础设施、公共集中活动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因地制宜,区分轻重缓急,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有计划逐步实施工程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有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规划期内共计对1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工程治理,预计将保护约2073人安全,避免约5305万元财产损失附图2、附表4)。实施部门:自然资源局。

2、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工程

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居住在危险程度高、治理难度大、治理效益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居民实施避险移民搬迁。根据搬迁工作的紧迫性、群众搬迁意愿和地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等情况,规划期内计划完成21处地质灾害点避险移民搬迁工程,搬迁95427,搬迁费用6万元/附图2、附表5)。

3地质灾害排危除险工程

对规模小、危险性大、治理措施相对简单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投入少、工期短、见效快的排危除险措施或工程治理措施,除地质灾害险情,降低地质灾害风险。根据历年地质灾害发生数量统计,规划期内计划安排30处地质灾害排危除险。

(四)防治能力建设

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主要分为地质灾害数据库建设、防治科学综合研究、综合防治应用系统建设、宣传培训与应急演练等任务(见表4-4)。

4-4  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任务年度安排表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合计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一、地质灾害数据库建设

1地质灾害防治数据采集、更新与维护

3

1

1

1

二、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研究与推广

1沅陵县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综合研究

1

1

三、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应用系统建设

1系统数据采集、更新与维护

4

1

1

1

1

四、地质灾害宣传培训与应急演练

1地质灾害宣传培训

·

115

23

23

23

23

23

2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

65

13

13

13

13

13

五、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

1、地质灾害技术支撑服务

/

5

1

1

1

1

1

2、装备建设

5

1

1

1

1

1

1、地质灾害数据库建设

利用省厅统一建设现有数据库,在全面完成沅陵县各项地质灾害基础调查工作后,需对调查成果进行数据库建设。对所有灾害信息按照相关建库技术要求进行集成汇总,建成农村房屋地质灾害隐患数据库和城市开发边界内重点地质灾害隐患数据库,为各项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提供地质灾害方面数据源支持规划期内计划从2023年开始,每年开展系统数据采集、更新和维护。

2、沅陵县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综合研究

在全面完成沅陵县各项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综合研究,总结沅陵县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分布规律、发育特征,主要控制影响因素及危害,预测致灾条件和主要区域;结合政府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建议;全面分析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及群测群防体系运行的防灾减灾效益为政府决策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编制沅陵县地质灾害防治图册及其附图说明,为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防灾减灾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等提供基础依据

3、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应用系统建设

利用现有省厅开发的地灾综合防治应用系统,展开县级层的应用,可以面向县级地质灾害管理决策部门和广大全省民众的, 是以地质灾害信息查询和预警和应急发布为目的。以沅陵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所产生的基础数据资料和监测预警数据资料为信息源,每年及时维护和更新系统数据,发挥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监测预警信息发布、专业综合分析和信息传输与发布、信息实时处理与快速决策等系统功能,构建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规划期内计划从2022年开始,每年开展系统数据采集、更新和维护。

4、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与应急演练

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防灾减灾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县、乡、村群测群防人员定期举办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培训,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在中小学校、社区和工厂等开展地质灾害基本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增强广大师生和群众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充分利用世界地球日土地日防灾减灾日等时机,在全县广泛开展减灾科技宣传日宣传周等活动,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的防灾减灾和保护地质环境意识。强化应急抢险队伍建设,由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牵头有关部门,组建了一直包括消防、民兵、城管、卫生和医疗等部门的应急分队,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以乡镇、村组为单位应急演练。根据2015年以来的统计数据,规划期内计划完成115次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和65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5、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

健全县级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健全驻守地质灾害技术支撑队伍工作机制,依托湖南省地质院的队伍,我县每年聘请一地勘单位为技术支撑单位提供技术支撑保障。技术支撑单位通过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和专用车辆,随时为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提供技术支撑服务。

提升装备物资保障水平。加强已有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的应用和保养维护,补充购置测距仪、手持GPS、无人机等科技装备、补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机构装备,用干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监测预警等工作。迭代升级地质灾害防治相应办公设备,保障汛期值班值守、会商调度、应急指挥支撑服务等所必需的基础配备。开展地质灾害防御先进技术装备发展、适用性和实用性的调研,及时更新落后失效的技术装备,适时引入新技术装备进行应用试点。规划期内计划每年进行一次设备维护和更新或采购

、经费估算和效益评估

(一)经费估算

1、投资估算结果

《规划》实施经费主要由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防治能力建设四个方面组成。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施经费估算7124.18万元,其中调查评价1134.38万元,占总费用15.92%;监测预警1261.8万元,占总费用17.72%;综合治理3613万元,占总费用50.71%;防治能力建设1115万元,占总费用15.65%详见表5-1


5-1 《沅陵县“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施经费估算汇总表

费用名称

投资估算(万元)

单项费用占总费用比例

经费来源

总计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一、调查评价

1134.38

811.78

188.4

47.4

43.9

42.9

15.92%

 

1、地质灾害隐患三查

186

38.4

38.4

37.4

36.4

35.4

2、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45

10

10

10

7.5

7.5

311万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

763.38

763.38

0

0

0

0

4、第一次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

140

0

140

0

0

0

中央

二、监测预警

1261.8

351.6

325.6

405.4

111.2

68

17.71%

1群测群防员巡查监测装备

43

0

23

20

0

0

2、在册隐患点日常监测

250.8

51.6

51.6

50.4

49.2

48

3隐患点普适性监测

868

280

231

315

42

0

中央

4与气象台开展合作

50

10

10

10

10

10

5预警预报日常工作

50

10

10

10

10

10

三、综合治理

3613

180

673

1188

810

762

50.72%

1、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2143

0

493

750

450

450

中央、省

2、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工程

570

0

0

258

180

132

中央、省

3、地质灾害排危除险工程

900

180

180

180

180

180

中央、省

四、能力建设

1115

206

211

216

266

216

15.65%

1、地质灾害防治数据采集、更新与维护

15

0

0

5

5

5

2、沅陵县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综合研究

50

0

0

0

50

0

3、地质灾害综防系统数据采集、更新与维护

20

0

5

5

5

5

4、地质灾害宣传培训

230

46

46

46

46

46

省、市、县

5、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650

130

130

130

130

130

省、市、县

6、装备建设

50

10

10

10

10

10

省、市、县

7、县级地质灾害技术支撑服务

100

20

20

20

20

20

省、市、县

合计

7124.18

1549.38

1398

1856.8

1231.1

1088.9

100.00%

 


(二)经费筹措

1、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基础调查经费,在划分事权和财权基础上,分别列入县财政预算,经费支出以市、县财政为主,争取国家及省财政补助,原则上大型地质灾害治理由国家和省级财政支持。

2、因工程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经费,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负责

3、危及铁路、公路、水利、电力、通信、矿山和企业等安全的地质灾害治理经费,由各行业自行负责

4、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应与易地扶贫搬迁、城镇改造、小城镇建设、退耕还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农田示范区等工程相结合,由相关部门共同筹措资金。

5、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应与基础设施建设、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大江大河综合开发与治理、易发区内工程项目建设等相结合,由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筹措资金。

6、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基础调查与区划工作、科学技术研究由沅陵县人民政府承担。防治费用力争多渠道、多层次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地质灾害防治费用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来源。

(三)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施的效益评估

沅陵县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泛、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防治难度大。一些城镇、学校、重要工程设施和村庄遭受地质灾害的严重威胁,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实施,可有效保护受威胁1680941939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使沅陵县63.5人受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实施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表现在防灾减灾效益上。《规划》中地质灾害调查实施后,将查明沅陵县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和危害状况,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系统的基础资料,能增强广大民众防灾减灾和保护地质环境意识,提高群众的抗灾能力,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主要表现在专业化网络和群测群防网络的建立,使全民参与地质灾害防治,为减少地质灾害损失发挥积极作用;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可使群众采取临灾应急防范措施,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将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将有效防止地质灾害发生,使群众生命财产得到保障,可减轻地质灾害对农田、村庄、交通道路、水利工程的破坏,恢复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生产、生活设施,为当地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其环境效益将十分突出。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沅陵县人民政府依法实施规划。沅陵县各级党委政府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施主体责任,自然资源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规划的具体实施。经依法批准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规划目标和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坚持依法防灾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严格遵循《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工作机制,依法完善责任追究体系,对行动迟缓、敷衍应付、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或因失职渎职造成重大灾害损失的,严肃问责,并依纪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及危险区生产、建设活动管理制度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从事生产和工程建设活动,必须按规定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执行设计、施工、验收三同时原则在《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基础上,结合沅陵县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的地质灾害管理办法,如《沅陵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考核管理方法》《沅陵县农村农民建房地质灾害危险性简易评估办法》《沅陵县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管理办法》《沅陵县群测群防员管理办法》等,并予以贯彻落实。

(三)加强技术保障

完善全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专业化队伍建立与地质灾害防治需要相适应的技术指导机构和技术保障队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业务培训,严格地质灾害防治资质资格管理,同时要引进和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及专家,为沅陵县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服务严格管理和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积极推动地质灾害防治科技创新工作,要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提升沅陵县防灾减灾科技水平和全面提高沅陵县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能力。

(四)加强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市级财政资金,加大县级财政投入,统筹地方自筹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住建、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每年也要安排适当资金用于管辖范围地质灾害调查、防治等工作。因工程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费用,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出资进行治理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五)调动社会力量

支持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地质灾害主管部门与社会力量的联络互动,做好政策咨询、业务指导、项目对接工作,协调财政等部门将社会力量参与地质灾害防治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明确购买服务的项目、内容和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强化宣传培训

政府及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要充分运用电视广播、宣传手册、新媒体等多种传播手段,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宣传培训,推进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和防治知识进机关、进乡村、进厂矿、进学校、进社区,增强各级各部门防灾减灾责任意识和社会公众自我保护、主动参与意识,着力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识灾避灾、自救互救能力,达到减少和避免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加强规划实施评估

抓好规划实施和衔接落实,建立规划实施定期评估机制,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政策,建立规划实施责任机制,加强实施考核,把规划实施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重大工程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推行重大项目决策咨询、专家评议和论证制度,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工程造价和工程建设标准。完善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机制,强化重大工程项目资金管理,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附则:

1、本《规划》由《沅陵县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年)》文本、附件、附图及附表组成,附件、附图及附表与规划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2、本《规划》经沅陵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实施;

3、本《规划》由沅陵县自然资源局负责解释。

附件、附图、附表:

1、规划附件

1《沅陵县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年)说明书》

2)《沅陵县地质灾害现状与趋势及易发程度研究》

3)《沅陵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程规划研究》

2、规划附图

1)《沅陵县地质灾害分布易发程度分区图》

2)《沅陵县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

3、规划附表

1)《沅陵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2)《沅陵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说明表》

3)《沅陵县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说明表》

4)《沅陵县地质灾害重点治理工程规划表》

5)《沅陵县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工程规划表》

6)《沅陵县地质灾害调查规划表》

7《沅陵县地质灾害监测网络规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