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工业集中区生态环境管理2020年度自评估报告

沅陵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uanling.gov.cn 发布时间:2021-03-01 13:48

一、园区概况

沅陵工业集中区成立于2009年,2012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300.09公顷。目前,已完成土地开发120公顷,建成面积98公顷,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农副食品加工等为主导产业的新兴产业园区。

区位优势明显。园区位于沅陵县东南部,地处杭瑞高速沅陵连接线周围,东临常德,南毗怀化,西接吉首,北靠张家界。交通便捷,杭瑞高速、319国道穿境而过,千里沅江四季通航,1小时车程可达吉首、辰溪火马冲火车站,1.5小时车程可达桃花源机场,3小时车程可达省会长沙。待沅辰、张官、官新等高速公路全部建成后,现代综合快速交通网将全面形成。

配套设施完善。园区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完成了5公里主、次干道骨干路网;进一步完善了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成了300套公租房和8.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首期建成了1500吨/日处理规模污水处理厂;完成了2.5公里道路的绿化、亮化、人行道板铺装及6000米长地下管网;医院、学校、宾馆、餐饮、商业等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工业快速发展。2017年,自引进奇力新电子后,全力聚焦以向华、奇力新、旺诠、美桀等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目前,入园工业企业28家,其中投产企业14家,规模企业8家,省高新企业4家。预计2021年,完成技工贸收入16亿元,实现工业产值13.6亿元,实现电子信息产值10.8亿元,高新技术产值9.5亿元,税收0.45亿元。

管理机构健全。2015年,设立沅陵工业集中区党工委、管委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模式,管委会为县政府派出机构的正科级事业单位。管委会内设党政办、产业部、投促部、安环部、工程部、征拆部、财务部等10个部室,干部职工39人。成立了沅陵工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沅陵县沅丰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融资平台,主要负责园区投融资、土地储备、产业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

服务环境优化。对入园工业项目,尤其是优质重大工业项目,在土地摘牌、厂房代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给予极大的优惠,在物流运输、企业用工、人才引进、税收缴纳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深化“放管服”改革,树立“企业至上、项目为王”的理念,推行一条龙“保姆式”代办服务,全力打造聚商、惠商、安商、富商的优质投资环境。

2021年上半年,将全面完成调区扩区,基本形成“一区两园”发展格局,总规划面积约800公顷,主要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农副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加工等主导产业,园区产值将达160亿元以上,加快转型升级为台湾工业园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2020年,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园区防疫工作较为突出,企业复工复产速度很快。园区技工贸收入13.26亿元,同比增长67.11%,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13亿元,同比增长80.43%,实现税收0.36亿元,同比增长28.55%。

截止到年底,园区已入园企业数量14个,其中,上一年度末已入园企业数量14个,本年度内新入园企业数量1个,本年度清退企业1个 。园区内已完成环评批复手续企业数量13个,1家已经备案,正在办理中。本年度新增项目环评批复0个。园区内已完成环保竣工验收手续企业数量4个,本年度新增环保竣工验收企业数量2个,未完成验收的有10家。园区内已完成应急预案备案手续企业数量2个。园区内已取得排污许可证企业数量4个,剩余的企业均正在积极办理中。

园区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湘环评〔2011〕5号)指出:化学需氧量≤517t/a,氨氮33t/a,二氧化硫≤200t/a,(VOCs、氮氧化物环保部门尚未明确分配)。 

二、环境管理情况

(一)规划环评批复要求落实情况

近年来,园区管委会严格按照《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湖南沅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批复>》(湘环评〔2011〕5号)的要求,本着开放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科学规划们合理布局,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园区。同时,完善配套相关环保基础设施,实现了园区良性发展。

1、规划布局合理。园区内各功能区相对集中,严格按照规划图进行。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绿化隔离带使各功能区隔离,使得功能区划明确,产业相对集中,生态环境优良。园区内原居住的居民已妥善搬迁安置,园区内未进行商品住宅开发建设。

2、环境准入严格。严格执行行业、企业准入制度,入园项目选址符合园区总体规划、环保规划及工业园主导产业定位及功能布局。凡入园项目均按照环评报告书提出的“准入行业、条件一览表”做好项目的招商把关,经过专家组立项评审,在项目引进的前期和建设期,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其排污浓度、总量必须满足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要求。同时,环保部门和园区管委会加强对入园企业的环境监管,确保了项目建设和运营符合环评批复及“三同时”管理要求。

3、废水处理设施配套完善。目前园区建有集中污水处理厂1座及污水收集管网5.4公里,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厂设计总规模为3000吨/天,已建成规模1500吨/天。其中一期建成规模500吨/天,一期工程一期工程处理工艺为FMBR兼氧膜技术工艺。二期建成规模1000吨/天,二期工程处理工艺为A2O+MBR组合工艺。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总排口设置在蓝溪河边,手续完备,并安装了自动在线监控设备并与省、市、区生态环境部门24小时联网。园区各企业单位废水通过污水管网集中送至园区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表1之一级A标准后排入沅水。其中奇力新电子厂自行预处理废水再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并在企业车间排口还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

4、大气污染防控措施有效。园区积极推行清洁能源,园区现已实现集中供热(供能),对使用燃煤锅炉的企业逐步取代生物质或淘汰,减少了二氧化硫排放。环保部门和园区管委会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入园企业严格按照环评和设计要求配备废气收集和处理净化装置,落实运行管理,并定期开展监测;同时,推进企业生产工艺研究和技术改进,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工艺废气的无组织排放,确保达标排放。园区已于2019年9月建成检测参数为PM10、PM2.5、SO2、NO2、CO、O3及气象五参数的微型空气监测站一座。

5、工业固废处置规范。园区企业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采取分类收集、转运、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一般工业固废采取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厂填埋);生活垃圾统一由环卫部门收集后交沅陵镇生活垃圾填埋厂填埋;危险废物交由资质的单位(湖南瀚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进行处理,并严格按照危险废物管理的相关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处置。同时,正在开展危险废物处置项目环评前期工作。

6、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同步推进。近年来,园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对土石方开挖、堆存及回填实施围挡、护坡等措施,裸露地及时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7、拆迁安置及时到位。沅陵工业集中区2009-2013年开发三个安置点、共109个宅基地供拆迁户建房使用:

(1)岩湾、丁家偏(兴园路)安置点

该安置点于2009年开发,2010年交付使用,共开发32块宅基地,已安置到户,4户未建、28户已建成并入住。

(2)高岩(太阳能)安置点

该安置点于2011年开发,2012年交付使用,共开发33块宅基地,已安置到户,5户未建、28户已建成并入住。

(3)刘家(向华电子)安置点

该安置点于2013年开发,共开发44块宅基地,已选安置号位33块宅基地,10户未建、23户建成并入住,剩余的11块宅基地尚未选号。

(4)坝塘安置点

该安置点预计2021年开发约80块宅基地,以安置急需建房及奇力新三期拆迁户。

8、园区环保机构完善。按园区管委会设置了环境监督管理机构(安全环保监管部),目前有3名工作人员。2018年7月,园区管委会编制了《沅陵工业集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省、市、区环保部门进行了备案。近年来,园区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9、污染物总量控制严格。凡是入园项目均在环保部门核定和购买污染物总量指标,并严格按照环保部门要求进行排污。园区企业排放总量均未超过环评批复核定总量。

10.园区企业自行监测规范。园区企业按照生态环境部门的有关要求编制了自行监测方案,并按照方案开展了自行监测工作,园区聘请了专业的运维公司管理污水处理厂,运维公司每月自行检测一次。园区又另请了专业第三方机构每月对园区污水进行手工检测,进行双监测,确保园区水质能达标排放。

(二)“三线一单”落地应用情况

近两年,按照生态环境部门的要求,园区管委会会同县生态环境局开展了园区“三线一单”的相关工作,并按时上报。2020年11月10日,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湖南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总体管控要求暨省级以上产业园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园区管委会结合《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湖南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总体管控要求既省级以上产业园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开展了自查,园区发展和日常工作均严格落实和执行“三线一单”的相关管控要求。

(三)水环境管理

园区配套集中污水处理设施1个,园区污水管网覆盖率为100%,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名称为沅陵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总设计处理规模 3000m³/d(其中一期建成规模500吨/天,一期工程一期工程处理工艺为FMBR兼氧膜技术工艺。二期建成规模1000吨/天,二期工程处理工艺为A2O+MBR组合工艺)。主要设备有:沉砂池、调节池、混凝沉淀池及水解酸化池、CASS池、芬顿预处理系统、超滤-反渗透深度处理系统和污泥脱水机等设施设备,总排口安装有COD、氨氮、PH、总氮、总磷等在线自动监控设备,在线监测达标率100%,园区雨水管网覆盖率100%。

园区内涉及工业废水企业数量14个,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约250 m³/d,外排污水纳管企业数量14个,污水集中处理比例100%(按外排水量计)。同时,园区各企业还按环保要求制定了自行检测方案,并按方案开展自行监测。

园区年度水污染物总排放量:化学需氧量0.357t/a,氨氮 0.003 t/a(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总排口数据)。

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最近的地表水水质管控断面名称蓝溪河断面,水功能区划为渔业用水区Ⅲ类,全年监测达标率100%,地表水沙湾断面达到Ⅱ类水质,未出现超标因子。

园区高度重视工业集中区地下水监测工作,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园区周边地下水和园区重点企业污染源排放情况进行监测。2020年,园区企业均按自行监测方案要求委托第三方开展了废水监测工作,重点企业每月开展一次监测,一般企业按半年一次开展了监测,所测指标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同时,相关部门组织对园区周边沙子坳村庄的地下井水水质进行了检测,据检测报告显示,所测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限值。近年来,园区周边未发生地下水污染事件。

园区内生产生活废水均经收集进入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未涉及黑臭水体。

(四)大气环境管理

园区内涉及工业废气外排企业数量3个(其中一家已经停产),大气质量监测达标率100%。大气污染物总排放量:二氧化硫0.4768t/a,氮氧化物0.1041t/a,VOCs4.49t/a。

园区空气监测站于2019年9月建成小微站1座,安装在园区管委会大楼楼顶,检测参数包含PM10、PM2.5、SO2、NO2、CO、O3及气象五参数,目前运行正常,2020年园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比例达86%以上,主要污染物为PM10、PM2.5。沅陵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未对沅陵县城市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五)土壤环境管理

沅陵工业集中区属于电子信息工业园,化学污染较少,暂未对土壤进行检测,后续会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和园区实际情况作出相应准备。

(六)固体废物管理

园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企业数量14个,产生量529.47t/a,其中,自行综合利用187.9t/a,自行处置0   t/a,外委处置529.47t/a。危险废物产生企业数量3个,产生量179.86t/a,其中,自行综合利用0t/a,自行处置0t/a,外委处置154.01t/a,其中企业危废仓库存储有25.85t。

(七)投诉管理

本年度园区共受理各类(含各级督查、各级环保投诉等)投诉0件。环保督察交办问题1件,已完成整改1件,完成率100%。

(八)园区信用评价

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产业园区生态环境管理的通知》(湘环发〔2020〕27号)、《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落实全省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年度报告和评估制度的通知》(湘环函〔2020〕210号)、《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产业园区环保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湘环函〔2020〕195号)等文件要求,沅陵工业集中区将积极响应文件要求,尽快完成信用园区工作,争取成为“环保诚信园区”。

三、园区环保工作成效、主要措施做法

(一)工作成效

近年来,园区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绿色化工、创新引领、持续发展”理念,以生态循环经济为抓手,牢固树立环境安全底线意识,充分认识到环境安全是企业发展、园区发展的“生命线”,努力推行并实践“污染治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高”的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安全大为提升,园区环境容量不断增加,为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拓展了较大的空间。园区近年来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实现了园区安全发展。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成功引入第三方治理。2020年,园区委托第三方运营公司湖南沅辰咨询有限公司进行污水处理厂运维,对园区企业污水进行集中式、专业化治理,园区污水收集处理率提高到100%,排污口由原来多个分散排口整合为一个集中排放排污口,并在排污口安装了在线监控,与生态环境部门实现联网,对园区排放水质有效监控,及时掌握情况、快速反应,实现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同时,沅陵工业集中区管委会每月进行一次手工检测,确保污水能达标排放,达到政府企业双赢、生态环境良好、园区绿色发展的效果。

2、强化排污责任单位承担污染治理主体责任。明确第三方治理的法律地位及责任分配方式,厘清排污企业、第三方企业的责权,区分企业购买服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差异;明确发改、财政、环保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健全排污责任单位与第三方治理企业间依据市场规则确立的合同法律关系、相互监督制约机制、损害侵权赔偿补偿责任和责任追究机制等。按照反映污染治理成本原则,根据实际污染排放水平,逐步实施排污收费阶梯收费,引导企业提高污染治理水平。

四、园区生态环境管理存在主要问题和难题

根据2019年8月省生态环境厅及省发改委下发的《省级及以上工业园污水处理设施问题清单(第一批)》及2020年3月省生环委下发的《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问题清单(夏季攻势)》相关文件要求,涉及沅陵工业集中区的水环境问题1个。我园区根据《湖南省生态环境厅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产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问题排查整治销号和“一园一档”管理工作的通知》(湘环函(2020)39号)文件要求进行了全面整改,将整改及请求销号情况报告如下:

(一)完善园区污水管网。

根据污水管网检测报告对园区污水管网进行全面排查,做到“雨污分流”、“污污分流”,对园区所有企业废水进行收集处理,达标排放。

(二)规范管理园区污水处理厂配套设施和工艺。

根据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对环保的有关要求和规定,沅陵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对沅陵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增加,原有一套日处理500吨的兼氧FMBR处理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又新增了两套A20+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日处理废水1000吨,主要用于园区生活废水的处理。

(三)聘请专业团队对污水处理厂进行管理和维护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国办法(2014)69号】及《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环规财函(2017)172】的相关要求,为不断提升沅陵县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的治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将园区污水处理厂托管给第三方公司进行运行管理,确保污水处理厂能正常高效的运行并制定详细的运行维护方案。

(四)整改结果

目前,交办我园区的相关问题已整改到位,设备稳定正常运行,符合销号条件,市生态环境局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已对我园区污水处理设施问题整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验收销号。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精神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园区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确保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规范园区环境准入管理

奋力抓好调区扩区,依法开展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跟踪评价工作。积极同省国土资源厅、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对接,争取绿色通道,尽快完成园区调区扩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发展规划的编制和调整,严格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三线一单”管控等要求落实。

(二)进一步加强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完善园区废水收集处理设施。完成安装进水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并与生态环境部门污染源在线监控管理平台联网。园区调区扩区过程中同步规划污水收集管网,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建设污水管网,确保污水全收集。持续深入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循环化改造工作,加快改造现有管网,逐步实现“一企一管”和可视可监测要求。二是优化园区废气、固废处置设施。督促涉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进一步实施VOCs污染治理工作。督促园区企业工业固废分类收集、集中处置和综合利用,落实源头减量措施,实现固废处置全流程管控。加快推动危险废物建设项目的实施,确保对不能自行利用或处置的危险废物,在园区内得到合法处置。

(三)加强园区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

一是强化园区监测监控。进一步配齐专业人员,加强监测监控能力建设,按规范要求设置环境监测点位,及时全面掌握园区环境质量状况和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督促园区企业(包含园区污水处理厂)落实自行监测方案,依法依规公开相关监测信息。二是进一步加大日常管理。创新监管方式,建立环境管理台账,对企业排污和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预警、监督与管理,杜绝环境违法行为发生。三是加强园区环境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公开。在“一园一档”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档案,并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工业园区环境信息平台,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导入平台。

(四)完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一是定期开展园区环境风险隐患大排查。园区管委会会同生态环境、应急等部门,定期对园区及有关企业进行环境保护、安全排查,督促企业按照相关职能部门环境风险隐患的整改内容、时限和要求落实到位。二是加强环境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及时修编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相关职能部门备案,整合应急资源,储备环境应急物资及装备,督促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制定和修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每年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全面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三是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企业、园区和政府职能部门三级风险防控联动体系,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增强园区风险防控能力。

(五)加强园区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开展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按照生态环境部门制定的排查文件等要求,组织开展园区环境问题的全面排查,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制定并实施“一园一策”限期整治方案。二是深入推进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快推进第三方治理项目和循环化改造项目实施,逐步推行环保管家服务,开展环境污染治理,推进循环化改造,争创省级“绿色化工园区”。

沅陵工业集中区管委会
2021年2月23日